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 第24章 鱼胶

小说: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 作者:喵吉 更新时间:2024-06-16 15:55:39 源网站:官术
  海滩上到处都是美丽的贝壳,不一会,姐妹俩就捡了两兜子贝壳。

  “够了,这些暂时够了。”李鱼儿直起身子,拍拍有些酸的腰。

  “当然够了,再多,咱家都没地方放了。”

  李鱼儿冲着李梅儿挤眉弄眼,说:“梅儿姐你想不想自己挣嫁妆?”

  到底是十几岁的少女,李梅儿脸瞬间红了,嗔到:“你个小丫头片子,胡说什么,哪有女孩整日将嫁啊嫁的挂嘴边的。”

  年后,李梅儿就及笄了,早该定下人家了。

  李梅儿长的俏,又能干,附近有意说亲的人家不少,都被蔡老太太以长姐需要照顾弟妹,家里打算多留两年婉拒了。

  蔡老太太有自己的打算,她打算把自己的嫁妆头面拿出来,分成两份,银簪子银耳环一份,银手镯一份,给两个孙女说给陆地上的人家。

  以后就不用在海上搏命了。

  渔民出海打鱼靠的是老天爷和海神娘娘庇佑,遇到风浪和海流就有可能回不来。

  附近渔村隔几年就一两个渔民遇难,留下一家子老弱,日子难熬的很。

  渔民到底不如陆地上的人家安稳,有房有地,日子苦些不怕,但也不容易随便丢命。

  李鱼儿继续鼓动到:“这有什么难为情的,好女当嫁,要是自己能攒些嫁妆,也特别体面不是。”

  李梅儿当然知道家里日子不好过,能自己攒嫁妆,自然能给家里省心,更何况哪个女的不想自己手里有银钱。

  “那你倒是说说看,你又有什么鬼点子。”

  此时,李梅儿眼睛不自觉的亮了很多。

  李鱼儿心知事情多半成了,说:“就用这贝壳,做贝壳工艺品。”

  “工艺品?什么是工艺品?”

  “就是比如手链,项链,耳钉,烛台,摆件等。”

  李梅儿心里缓缓升起的热情瞬间熄灭了几分,说:“这些以前也有人做过,拿到码头卖,卖不上价的,贝壳做的首饰,时间久了还会发黄,没几天生意就黄了。”

  李鱼儿反驳到:“那是他们手艺不行,工艺水平不到位,我做的跟他们不一样。”

  见李梅儿不信,李鱼儿拍着胸脯说:“我这可是从码头大商船上的老匠人那听来的,这样吧,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咱们做出来几个试试呗。”

  李梅儿低头想了一会,最终点了点头,“那成,试试。”

  反正贝壳不要钱。

  李鱼儿又在附近找了一些大小不一的粗糙石头,这些石头表面粗糙但是纹理均匀,可以充作天然的打磨工具。

  两个人都是行动派,说干就干,李鱼儿找了一个肚子疼的借口就被蔡老太太让李梅儿护送回家了。

  刚到家,就看到李大郎在灶棚里编制柳条筐。

  “你俩回来了。”

  他话不多,也不多事,属于埋头苦干型

  简单打了声招呼,李鱼儿就让李梅儿翻找鱼泡干,两人将鱼干都拿了出来,开始翻找里边的干鱼泡。

  幸亏蔡老太太节俭,剖鱼晒干的时候能吃的都留下了,不然缺少了关键材料,贝壳工艺品就做不成了。

  很快,一小盆鱼泡干被挑了出来,放进清水里泡着。

  鱼泡是制作鱼胶的主要材料。

  这个时代没有后世那么多丰富的人工化学胶水,天然的胶水主要来自动植物。

  植物比如糯米等,动物比如鹿角胶、鱼鳔(土话鱼泡)胶。

  鹿角胶只有达官贵人能用的起,现在市面上没有胶水可卖,老百姓做家具纳鞋底等都是用线来代替胶水。

  李大郎认真的编制着柳条筐,这些可是用来装鲸鱼肉的,只有鲸鱼肉卖了家里的债才能清了,才能有钱给二叔二婶三叔治病调理身子。

  对于姐俩的行为,李大郎只当和挑鱼做饭有关。

  鱼胶泡上后,李鱼儿淘出了家里捣蒜的石杵和小石臼,说是石杵和石臼,其实就是天然的石头,因形状适合捣蒜,就被捡回来充作厨具。

  李梅儿起火,化了一锅雪水。

  等鱼泡泡的差不多的时候,清洗干净,就可以正式开始熬制鱼胶了。

  第一步,是焯水,等水温合适的时候,李鱼儿指挥着堂姐将泡好的鱼泡放进去,焯一遍水。

  焯好水的鱼泡捞出来,放进簸箕里沥水。

  等水沥干净了,第二步就是用剪刀将鱼泡剪碎。

  “梅儿姐,剪的越碎越好。”

  “知道了,你个小滑头,我倒要看看你能搞出什么名堂来。”

  嘴上说着,手上的动作却很灵巧,李梅儿不愧是干活的好手,鱼泡剪的又碎又整齐。

  终于,一小盆鱼泡都剪完了。

  第三步是上锅蒸,蒸是个讲究活,李鱼儿撺掇着李梅儿从蔡老太太的箱底“借用了”一块干净的麻布,这麻布是留给小弟当襁褓的。

  现在管不了这么多了,等过几日,鲸鱼肉都出了,拿到钱给小弟买细棉布,麻布很粗糙,不适合小婴儿。

  李梅儿轻手轻脚的将鱼泡放在干净白麻布上,放入蒸屉上,开始小火蒸着,需要蒸两个时辰左右。

  也就是赶在做午饭前,能蒸好。

  趁着蒸鱼泡的间隙,姐妹俩又拿出贝壳挑选,搭配。

  “梅儿姐,你看用这个手掌大的扇贝当底座,用猫眼螺、毛蚬子壳、好看的海螺壳叠加起来当灯柱,再用小一些的扇贝壳当灯台,做出高低错落的感觉,肯定好看。”

  前世,李鱼儿非常喜欢和擅长手工艺品制作,比如手工缠丝首饰,贝壳工艺品等。

  她首先打算做的就是贝壳烛台,配上鲸鱼油,一定美轮美奂。

  若是讲究的大户人家,还可以点上熏香,高低错落、外型精美的烛台上升腾起清幽的香烟,肯定非常的仙气和高雅。

  她打算把第一个烛台送给钱掌柜,连同鲸鱼尾巴一起,一者是为了报恩,一者是为了拉拢生意。

  钱掌柜在鑫浦镇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出入弄潮楼的也多是当地的贵人,他能跟他们搭上线,若是钱掌柜愿意从中牵线搭桥,鲸鱼油烛台不愁卖不出好价格。

  一举两得,好事成双。

  “鱼宝儿,你看,我搭配的好看吗?”

  李鱼儿看过来,淡紫色的大扇贝壳底座,灯柱的贝壳选的也是淡紫、淡粉的颜色,上边的两个灯台,一个是大一点的紫色扇贝壳,一个小一点的粉色扇贝壳,粉紫的搭配简直太戳少女心了。

  李鱼儿夸赞到:“真好看,都说梅儿姐手巧,一点不假。”

  李梅儿被夸的有些不好意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也就是干的多了,手熟罢了。

  再说了,能者多劳,咱们女娃就得会操持家务,将来到了婆家才难站住脚。”

  李鱼儿受现代思想的熏陶,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她假借别人之口,反驳到:“可是镇上大户人家采买的嬷嬷可不这么说,她们说女娃得娇养,得会识字,得会算账,会管家,管家的不需要凡是亲力亲为。”

  李梅儿愣住了,她还第一次听过这样的说法,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

  李鱼儿自然知道她一时间不能接受和平日相反的思想,潜移默化的说到:“嬷嬷还说了,咱们女人要会持家,但也不能一股脑的死干活,瞎干活,那样只会被婆家看轻,觉得你傻,等他们习惯了,就不把你当回事了,好像你应该应分的伺候他们全家老小一样。”

  小女孩清脆的声音,模仿着管事嬷嬷的样子说话,让李梅儿心里又好笑,又觉得有道理:不愧是大户人家的管事嬷嬷,看事情就是通透。

  这种想法在李梅儿心里留下了潜在的印象,也让她日后在婆家躲过了沦为“免费保姆”的命运。

  1秒记住官术网网:tbxsw..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西西看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最新章节,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 官术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