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儿愣了一下,这话和她往日在村子里听老人说的完全不同,她想反驳,但又觉得很有道理。

  李鱼儿又指指周围,说道:“姐,你看,这些人看咱们得眼光是不是自然了许多。”

  刚才李鱼儿强烈要求他们穿着新衣服逛街,李梅儿还有些舍不得。

  此时,李梅儿才发现,周围人看他们的眼神,再没有之前那么多异样的目光了。

  有不少少年还朝她投来欣赏的目光,她有些不好意思的别过脸。

  李鱼儿说:“倒不是世人有多狗眼看人低,而是人们对于和自己不一样的事物,总会多出几分排斥。”

  愣神间,李鱼儿和李二郎已经进了一家馄饨铺子。

  “老板!来三碗肉馅馄饨,再上一碟猪五花,一碟花生米,泡一壶茶。”

  伙计一甩肩膀上的抹布,笑着说:“好来!几位客官您稍等,马上就好。”

  最先上的是茶和花生米。

  李鱼儿给哥哥姐姐一人倒了一杯,茶一般,是最常见的粗茶,口感有些苦涩。

  “这就是茶啊,一点不好喝。”第一次喝茶,李梅儿有些嫌弃,嫌弃茶苦不好喝,也嫌弃茶贵。

  就这么一壶苦咧咧的水就要十个铜板,怎么不去抢?

  李二郎却喝的甚好,砸吧砸吧嘴,回味道:“嗯,香。”

  说着,又抓了一把花生米在手里,吃的嘎嘣脆儿。

  与此同时,李大郎推着手推车,跟在蔡老太太身后,他无意间瞟了一眼馄饨店,惊讶道:“你们看,那几个孩子,像不像二郎他们?”

  李老汉已经快五十了,眼睛有些花,看东西最主要的是看颜色,乍一看,几人穿的很鲜艳,他就觉得不是他们家的孩子。

  “不是,是镇子上富裕人家的哥儿姐儿呢。”李老汉当即否认道。

  蔡老太太眼神也有些花,看了几眼,就认同的说:“不是,有些相似而已。等咱家的新衣服做起来,给几个孩子换上,咱们比他们还好看。”

  李大郎收回视线,推着车,快速通过,嘟囔了一句:“可真像啊。”

  “嘟囔什么呢,快走吧,待会新鲜的菜都给抢光了,大冬天的,不囤点白松,人容易上火。”蔡老太太催促着。

  几人匆匆就往菜市赶。

  李鱼儿他们自然不知道刚才的事,正大快朵颐着馄饨。

  这是家老字号馄饨店了,用料实诚,祖传的手艺,味道很是不错。

  李鱼儿对鑫浦镇不熟悉,但她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哪家店人多,进哪家店就对了。

  她上大学的时候,就吃过这个亏。她和室友逛街,到了中午吃饭的时候,累的不行,站在商场两家饭店门前犹豫不决,不知道选哪一家好。

  因为实在不想排队等餐,就进了一家没什么人的。

  结果,就踩雷了,食材不新鲜,味道还极差,浪费了两百块钱吃了一肚子火气,后悔的要死。

  打那以后,她选陌生的饭店,只挑人多的进,基本错不了。

  但也不好说,后来的商家都学精了,花钱雇人当食托儿,但李鱼儿觉得这个朝代应该还没卷到那种程度。

  “好吃!”李二郎喝掉最后一口汤,摸着滚圆的肚子,毫无形象的倚在凳子上打饱嗝。

  李梅儿也吃了很多,她有些尴尬的摸摸肚子,说:“一不小心就吃了这么多。”

  离开馄饨铺子,李梅儿见兄妹俩还要逛,吓了一跳,赶紧转移话题:“咱们可是接了钱掌柜的订单,得赶紧回家做油灯了。

  咱这事可是背着家人做的,见不得光,白天不能干,只能晚上偷偷干,早点回去早点干,别误了交货时间。”

  李鱼儿摇头,说:“光靠晚上不行,白天黑夜不睡觉,咱们熬不住,伤眼睛,还费油,咱们得白天干。”

  “那哪成?白天家里人不就都知道了?”李二郎不同意,他才感受到自己赚银子的快乐,他说什么也不愿意上交,一点不自由。

  “你急啥?我又没说上交,咱们可以去前滩的山洞里做啊。”李鱼儿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两人眼睛一亮,前滩靠西的地方有个山洞,很浅,阳光能照进去,又是坐北朝南的背风地,正好适合做活。

  “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李二郎懊恼的说。

  想到以后做工的地方解决了,李二郎又高兴起来。

  李鱼儿拉起李梅儿的手,说,“走,咱们去首饰铺子。”

  “去哪儿?”李梅儿被身不由己的拉着,刚平复的气又上来了,“李鱼儿,你疯了!你该不会是还想买首饰吧?”

  “买首饰怎么了?梅儿姐这么大年纪的女孩,就应该买好看的衣服首饰,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找个好人家。现在不打扮,等老了再打扮?”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人应该珍惜美好的年少时光,在合理范围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享受自己能享受的东西。

  玲珑坊分三层,首饰的档次也是逐层递增,他们也不贪心,就在卖普通首饰的大厅里逛。

  “这对兰花银耳钉真好看,配梅儿姐正好。”李鱼儿指着展柜上的一对耳钉说。

  李梅儿也很喜欢那对耳钉,说到底,还是害怕花钱。

  李二郎叫来伙计,指着耳钉问:“这个多少钱?”

  “五十文。”伙计笑着说,“这位姑娘相貌出众,衣着漂亮,就是身上素了点,配上咱店里的首饰,那绝对是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啊。”

  伙计长了一个巧舌,将本就长得俊的李梅儿一顿夸。

  李鱼儿也不磨叽,直接说:“要了,这对,还有这两对都要了,便宜点呗?”

  伙计对三人印象不错,爽快的说:“给您个最实惠的价,九折,您再看看其他首饰。”

  伙计又开始给李二郎推荐腰带和玉佩挂件,李二郎看中了一款比较普通的黑色绣花腰带,花了20文。

  李鱼儿问伙计:“你们店里能定做首饰吗?”

  伙计回到:“可以是可以,但比较麻烦,一般的小件不接。”

  言外之意,订单金额太低,没赚头的不接。

  李鱼儿从怀里掏出一个手绢,打开,里边是四颗玉米粒大小的圆润珍珠。

  “你看这四颗珍珠做成银钗需要多少钱?”

  伙计一看是上好的珍珠,当即说:“几位稍等,这个我做不了主,我去叫掌柜的过来看看。”

  最后,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由玲珑坊出辅料,一根需要一两银子。

  一两银子包括银钗所需的银子,一根银簪大概需要20克左右的银子。

  双方留了字据,约定十日后来取。

  出了玲珑坊,李梅儿忍不住问到:“鱼宝儿,你哪来的珍珠?”

  李二郎也好奇的看过来,这个妹妹他是越来越看不懂了。自从被撞了头后,他妹妹的运气是越来越好了,像是有神佛在保佑一般,难道真应了那句老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李鱼儿将昨日开蚌开出珍珠的事情说了一遍。

  李二郎立刻炸毛了,难以理解的叫起来:“李鱼儿,你脑子撞坏了吗?你拿珍珠跟他们换破海螺!?你是钱多了没处花,你给你亲哥哥我啊!给外人干什么?

  珍珠!珍珠啊!整整给出去四颗,你知道这四颗珍珠值多少银子吗?搞不好能买一条船!

  一条船啊,眨眼就让你给出去了!我还以为你有多聪明呢,我看你是聪明过头,犯傻!”

  这一次,李梅儿也和李二郎站在一起,心疼的说:“鱼宝儿,珍珠很值钱的,米粒大小的就值几百个大钱,更何况你给出的还不小,少说值几两银子。

  你不要因为现在家里有钱了,就大手大脚的。那些钱,都是死钱,总有花完的一天。”

  “不行!我今个儿回去了,就跟他们要回来,这都敢收,当咱们老几家没人,欺负人是不是?”李二郎不甘心的说。

  “别别别!千万别!”李鱼儿赶紧拽住李二郎的衣袖,说:“你们这样做,我的面子还要不要了?鱼宝儿以后还怎么在村子里做人?”

  李鱼儿现在有些后悔,都怪自己嘴欠,要是知道他们知道了会是这个反应,打死她也不把这事告诉他们了。

  “面子?”李二郎简直要气笑了,“你个小破孩你有什么面子?面子能当饭吃不?你饿了,吃面子就吃饱了是吧?”

  “不是,大哥,你听我说,我这么做是有原因的,我给珍珠的那几个孩子,都是家里这次帮过咱家的人。阿爷不是常说,人活着,要懂得感恩不是?”

  李鱼儿将自己的想法说了一遍,李二郎和李梅儿也知道要感恩,勉强也能接受,但李二郎还是牙疼的很,感恩也不能感这么大的恩啊。

  “李鱼儿啊李鱼儿,就你知道感恩,就你心善,但感恩也要有个限度不是,到时候别没换来感激,倒把人养刁了。”

  李梅儿倒是没有继续苛责李鱼儿,她心里又是另一种想法,老人都说:诸家过日子主要是过女人。意思就是,一个家过的好不好,就要看当家主妇会不会精打细算,管理好家中财务。

  “鱼宝儿,以后这种大事做之前,要跟家里人商量知不知道?”

  李鱼儿赶紧挽住李梅儿的胳膊,乖巧的说:“我知道了梅儿姐,下次不会了。”

  “你啊,鬼点子一套一套的,我都不知道该说你什么好了。”李梅儿轻轻敲了敲她的额头。

  1秒记住官术网网:tbxsw..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西西看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最新章节,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 官术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