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犒劳众人最近几日的辛苦,也为了去去晦气,李家做了一顿丰盛的饭。

  五花肉炖白菘,油汪汪的,香煎黄鱼干,还有李鱼儿他们带回来的烧鸡,大葱炒鸡蛋,黄呼呼的,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菜不多,但量大,肉多,油水足。

  配上糙米饭,简直不要太好吃。

  饭后,蔡老太太将给各家买的布匹棉花等分了下去。

  蔡老太太单独给二儿媳妇儿买了红糖和一篮子鸡蛋,坐月子吃。

  还给小孙子买了精米熬粥,若是二儿媳妇儿身子好些,自己能哺乳是最好的。

  李老汉当着全家人的面拿出了一套银头面,放到老妻面前。

  “他奶,这是孩子们给你补的嫁妆,你好生收着。”

  蔡老太太抚摸着雕花的木匣子,眼睛红了。

  女人一辈子太难了,嫁妆对一个女人太重要了,前半辈子能不能在夫家立足多半是看嫁妆的丰厚,后半辈子能不能得儿女的敬重,也要看能有多少嫁妆传下去。

  她以为她这辈子也补不回来嫁妆了,没想到小孙女发现了搁浅的鲸鱼,之前失去的东西加倍回来了,李家咸鱼翻身了,一个穷岛民,竟能有那么多的家底,都够在陆地上落户了。

  能在陆地上买房置地,是所有岛民一辈子的梦想,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兔岛没能走出一家。

  蔡老太太颤抖着双手打开木匣子,红绸缎中放着银闪闪的头面。

  一个雕花银簪,比之前的精致,比之前的重,一对银耳钉,掐丝镂空的技术是过去那对不能比的,入手沉甸甸的银镯子,上边缠绕着繁复的花样,一看就值不少钱。

  当时,老伴儿非要拉着她进首饰铺子,还不让自己看,说是老李家对不住她,要帮她亲自把嫁妆重新买回来。

  她知道,他是怕她舍不得花银子拒绝。

  “好,真好!你们都是孝顺的孩子。”

  蔡老太太仔细的将木匣子关上,放到手边。

  这些将来都是要留给儿女的,是他们以后安身立命的本钱,一辈一辈的传下去.

  “如今咱们家得了意外之财,我和你爹商量过了,决定开春就打听打听,咱们到陆地上安家。

  “啪嗒!”

  有人激动的惊掉了筷子。

  “阿娘,你是说真的?”

  最激动的莫过于李老三了,他一直想外出赚大钱,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实现祖愿,带领李家搬到陆地上去。

  现在夙愿就要实现了,他怎么能不激动。

  同时,他又有些失落,不是瞧不起家人,只是他心里一直觉得李家人过安于现状,没有闯劲,也没有能力,根本不可能有人带着全家飞出兔岛。

  他一直以为这个能带领李家飞出兔岛的人,会是他自己。

  到头来,他不但没帮上家里的忙,还害得家人赔了一大笔银子,还欠了一个人情。

  他觉得自己连一个小丫头李鱼儿都不如。

  蔡老太太朝众人郑重的点头,说:“银子在手里不踏实,只有换成房子和地,才是以后安身立命的根本。”

  海岛渔民日子清贫了,突然得到了一大笔银子,她和老伴儿很担心几个孩子会胡乱挥霍,或者被贼人抢了去。

  换成房子和地,就不容易败置光了。

  “那咱们在哪落户?”李老二问。

  落户是个大问题,落好了,以后日子就好,落的不好,恐生事端。

  古人轻易不会离开故土,大多数以宗族的形式世代聚居在一起,有一定的排外思想。

  李家祖祖辈辈都是兔岛渔民,岛外的人不愿意嫁进来,岛里的人轻易走不出去,他们在陆地上几乎没有亲戚。

  蔡老太太回答到:“我们打算春节去拜访你们大舅爷。”

  蔡老太太的有一个弟弟,按辈分,就是李鱼儿们的大舅爷。

  父母还在的时候,两家过年会走动一次,等父母去了,李家日子又不好过,连像样的年礼都拿不出来,两家的走动就少了,时间长了,就断了好几年的联系了。

  但此时,李家人也不认识其他人,蔡老太太的亲弟弟也算是靠得住的正经亲戚。

  落户的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这时,李二郎将四副银耳钉拿了出来。

  李家的女人一人一对。

  张氏没想到自己也有,惊喜的有些手足无措。

  她将手在围裙上擦了又擦,然后拿起好看的花型耳钉,纯银的耳钉闪着白光,让人心生欢喜。

  蔡老太太嘴上抱怨着:“你们几个娃有钱了不知道攒着成家立业,给我们这些老婆子买什么东西。”

  但脸上的笑容却藏不住。

  范氏这几日养的不错,脸色稍微好了一些,她抱着小儿子,笑着说:“娘的大郎和鱼宝儿知道孝顺了,娘是有福的,海牛儿也是个有福的,一落地家里的日子就好了,这是赶着点来享福的。”

  李家人看着襁褓中的吐着泡泡睡得正香的娃娃笑了。

  添丁总是能给人带来欢喜,尤其是在家里日子好过时出生的孩子。

  兔窝子村南山坡下村长家,村长媳妇儿正端着葫芦瓢舀面,半袋子面看着不少,但要抗一个冬天,每天都得精打细算.

  她舀了一瓢,顿了顿,又抖抖手,抖出小半瓢的面到袋子里.

  一旁坐在船板上的村长,叹了口气,说:"东西不能留,得给老十一还回去,老十一家难啊."

  "啪!"村长媳妇儿直接将葫芦瓢连带着面摔回袋子里,抱怨到:"他难!咱们家就不难吗?娟子托人捎信回来,今年不回门了."

  村长愣了一下,又长长叹了一口气:"咋?娟子肚子还没动静?"

  "能有啥动静?天天天不亮就干活,当牛做马的,身子骨都熬散架了,哪还能再怀上?"

  村长媳妇儿絮絮叨叨的抱怨着,像是要把几十年忍受的苦,都一次性倒出来.

  "但凡咱家有点能力,能让闺女受这个气?之前咱们怎么说的?我问问你个死老头子,就你大方,今个儿,这个有难了,找你接银子,明个儿那个揭不开锅,找你借粮食,你就穷大方,家都要叫你大方没了!"

  说着,说着,她哽咽起来,"你不把钱借出去,还能买上点红糖和鸡蛋去看看闺女,给她长长脸,这些年,闺女贴补了咱家多少东西,你呢?连个屁都没回过,你亏不亏心!"

  村长被骂的心里难受,却一句也反驳不出来.

  李娟是村长的大女儿,也是唯一的女儿,是夫妻俩的老来女,嫁给富州湾富水村一个货郎家,对于岛民来说,算是高嫁.

  李娟嫁过去第二年就生了,可是是个女娃,不得婆家待见,在婆家一直过着操劳和忍气吞声的日子,之后的七年,就一直没动静.

  李娟在婆家的日子就越发的不好过,连带着她的女儿也跟着遭罪.

  母女俩像下人一样伺候一大家子,还吃不饱穿不暖,经常被折辱打骂.

  村长也是有心无力,他们在岛里,鞭长莫及,想照顾也照顾不到.

  加上岛民穷,物质上帮不了闺女,对方就更不把李娟放在眼里了.

  一阵寒风吹过,村长瑟缩了一下肩膀,更显得苍老无力.

  他寻思了半晌,闷闷的说:"咱家不是还能过吗,老十一家倒了两个大人,又散了一般家财,咱不能贪他那点儿东西."

  村长媳妇儿不说话了,只不停地抖着肩膀,压抑着哭泣.

  村长拿了一个布口袋,用葫芦瓢装了几斤黑面,去另一搜船,牵上小孙子福头儿,走了.

  福头儿睁着好奇的大眼睛问:"阿爷,咱们去哪儿?去陆地上看大姑吗?"

  村长的身子不由自主的颤动了一下,没说话,继续牵着小孙子走.

  福头儿以为自己猜中了,脑袋里不停地想着去大姑家能吃到什么好吃的?

  以前,每年过年,大姑都会给家里带不少好东西,或是五花肉,或是糕点等.

  村长到李老汉家时,李家刚吃过了朝食.

  见村长拎着东西上门,手里还牵着小孙子副头儿,李老汉有些惊讶.

  “老十一啊,对不住了,福头儿给你家惹麻烦了。”

  在灶棚旁劈柴的李老汉,赶紧扔下家伙什迎了上去。

  “九哥,你这话打哪儿说起?”他有些丈二摸不到头脑.

  蔡老太太领着大儿媳妇儿从灶棚走了出来,心里猜测是不是孩子间闹矛盾了。

  村长赶紧将憋着嘴的福头儿牵到面前,说:“这不,前两日,福头儿不懂事,拿一个海螺换了鱼宝儿的珍珠,我给你送回来了。”

  福头儿本来幻想着去大姑家吃好的,喝好的,谁知道竟然被领到了十一阿爷家,还是来还珍珠的,心情瞬间从云端跌入大海.

  说着,村长从层层包裹的一个手帕里,拿出一颗珍珠。

  李老汉夫妇对视一眼,蔡老太太说:“九哥,你先不急,我把鱼宝儿喊来问问到底啥情况。”

  于是,在睡回笼觉的鱼宝儿被提溜儿起来了。

  她睡眼惺忪的瞅着对面垂头丧气的福头儿,好笑道:“福头儿哥,你怎么这么早来我们家玩啊。”

  福头儿瞪了她一眼,嘴上说到:“癞皮狗,告状精。”

  此话一出,被村长在脑袋上敲了一个暴力。

  “这事跟鱼宝儿没关系,我是从七哥家大宝那听来的。”

  1秒记住官术网网:tbxsw..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西西看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最新章节,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 官术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