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村里,李鱼儿他们就聚集在蔡家西厢房,开始分钱。

  因为李老三他们跟着去了县城,闹闹就做主给他们的工钱从十文提高到三十文,二蛋两人也没有意见。

  算下来,他们一共剩了不到十两银子,五个人平分,一人分了接近二两。

  见到真金白银,所有人都激动的不得了,这可是一笔巨款啊,都够一个普通人家儿子娶亲下聘的彩礼钱了,他们一天就赚到手了。

  得了银子,众人就欢欢喜喜的各自回家报喜了。

  李鱼儿他们到家没多久,就到了饭点,饭后蔡老太太有话要说。

  “前几天老三和二郎这俩孩子不是说跟弄潮楼整了个买卖嘛,我打听了一下,确实有那么回事。

  我跟老头子商量过了,这买卖啊,大家一起做。”

  蔡老爷子一听,立刻停下挑海螺,说:“这不成,你们联系的买卖,我们怎好意思白白插上一脚。”

  “阿弟啊,你先别急,听我说完你在拒绝不晚。”

  饭桌旁,所有人都停下手里的动作,聚精会神的看了过来,等待蔡老太太仔细说。

  蔡老太太接着说:“这次,买卖有些大,时间又紧迫,弄潮楼年前就要这批货,李家一家吃不过来,需要不少人手。收贝壳和鱼泡的量,能匀给你们大概贝壳一千斤,一文钱一斤。

  鱼泡(鱼鳔)干三文钱一斤,鲜的鱼泡一文钱一斤,我估摸着现在也没有鲜鱼泡,就收三十斤的干鱼泡。

  这是给你们的价格,你们对外当然不能按这个价来。

  我们家在兔岛收贝壳是一文钱三斤,鱼泡干是三斤两文。

  至于油灯,咱们就先暂时紧着自家人做,进度跟不上,再请外人。

  不同的油灯手工费不同,普通的做一个给五文钱手工钱,油灯每往上提高一个档次,就增加一文钱手工钱。”

  “油灯?咱们可做不来油灯啊。”蔡老爷子觉得收贝壳和鱼泡的买卖肯定成,但油灯他们可真不会做。

  蔡老太太说:“不是市面上卖的那种油灯,是贝壳油灯,到时候,我们负责教你们咋做,不难学。”

  “那感情好。”蔡承平高兴的说。

  之前李鱼儿给了他们一些银子,这些日子,蔡老爷子和蔡俊毅都在用药,银子已经用的差不多了,这时候若是家里能有进项,蔡老爷子自然高兴。

  赵氏感动的当即红了眼眶,“大姑真是咱家的福星,若不是您回来了,这些日子我们真不知道该怎么熬过来。”

  蔡老太太赶紧安慰她,说:“秋月啊,快过年了,这时候可不能哭啊,再说了,毅哥都好多了,咱家又要挣钱了,别哭了。”

  蔡俊毅已经出来跟大伙一起用饭了,虽然还得靠左手活动,但他右手已经大好了。

  他起身朝李老汉夫妇行了一个读书人的大礼,恭敬的说:“景行感激姑奶奶和姑爷爷的这段时间的照拂,他日定不敢相忘今日的恩情。”

  李老汉从来没被读书人这样恭敬的行礼,顿时有些拘谨,赶紧摆摆手说:“都是自家人,别见外。”

  蔡老太太越看蔡俊毅越稀罕,蔡俊毅长的像赵氏,俊俏,又会读书,又懂事礼貌,突然间,她心里就有了一个想法,然后她看了一眼李梅儿。

  她的孙女,勤劳能干,又善良,还孝顺,这两人……

  李鱼儿看到蔡老太太的神情,心里大叫不妙:阿奶,你可别乱点鸳鸯谱,表哥和表妹可不是啥好姻缘,自古表兄妹多悲剧,不信你看林黛玉和贾宝玉,再不信,你看纳兰容若和他表妹。

  李鱼儿赶紧在桌子下踩了李二郎一脚,李二郎疼的当即叫了出来,“李鱼儿你干啥?”

  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两人。

  李鱼儿无辜的眨眨眼睛,说:“我啥也没干啊!”

  “你你你!”

  接收到蔡老太太不善的眼神,李二郎是敢怒不敢言,李鱼儿现在可是他的衣食父母啊,胸口银子还热乎呢,他只好像个受了气的小媳妇一样,忍气吞声了。

  话题再次回到买卖上,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就这么将事情敲定了。

  晚上,赵氏熄了灯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

  “相公,你说咱家这货分还是不分出去?分多少?”

  其实,蔡承平也没睡着,他满脑子都是白日里乱七八糟的事情,他想的比赵氏要复杂的多。

  最近杂货铺的东家有些奇怪,似乎对他的家事格外的关心,经常问他一些看似合理却又不对劲的问题。

  背后暗害毅哥和蔡家的小人,他们到现在连对方是谁都不知道。

  还有那个黄郎中,不知道什么时候又会上门……

  赵氏见对方不说话,以为他睡了,轻轻推了他一下。

  “啊?啊,秋月你说货的事啊,鱼泡咱家也没有,肯定是要向村里人收。价格就跟大姑说的一样。至于贝壳,一千斤看着多,成年人一天就能捡个百八十斤的,这活要多轻省有多轻省,半大孩子男女娃都能干。

  大姑说酒楼那边要的急,我要上工,你还要照顾一大家子的吃喝,这活,我看还是交给跟咱家关系不错的人家吧。”

  两人合计了一下,最后敲定了村长家,族长家,山子家,大壮家,周大发家,周大发就是二蛋的爹,还有秋娥婶家,秋娥婶、山子和大壮就是上次退婚那日来的三个族老家的。

  都是跟蔡家关系走的近的人家。

  第二天一大早,李老汉跟蔡老太太就回兔岛忙着收贝壳的事了,李梅儿跟着回去了。

  李老汉想让李老三跟着回去帮忙,李老三不乐意,最后派了石头跟着二老回去了。

  有几日没归家了,蔡老太太夫妇俩心里多少有些担心,幸亏大孙子稳重,大儿媳妇儿憨厚又勤快,不然他们还真不放心。

  李老二已经能拄着拐杖自己慢慢走了,还能帮着家里补网和编织柳条筐。

  李老大干惯了活,现在家里粮食充足,不用再饿肚子,也不用受冻,他每天有使不完得劲,就是闲的慌。

  他到处找活干,等李老汉夫妇俩到家的时候,灶棚旁边竟然多出了一人高的柴垛子。

  李老大此时正穿着新棉裤棉袄,挥着斧头劈柴。

  看到李老汉两口子回来,赶紧扔下斧头,迎了出来。

  “阿爹阿娘,你们可算回来了。”

  见大儿子还是如此的勤快顾家,蔡老太太忍不住动容道:“老大,别老想着干活,活是干不完的,也该适当的歇歇。”

  李老大憨笑几声,也没说啥,上前帮着两人拿东西。

  赵氏给回了一些礼,一匹布,一篮子鸡蛋,还有两斤糖。

  虽然没有李家给蔡家的多,但蔡老太太知道,这是目前蔡家能拿的出的最好的东西了。

  “招娣!阿爹阿娘回来了!”

  招娣正在船舱里给小侄子海牛缝衣服,听见当家的叫她,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出来。

  李老汉摆摆手,说:“自家人,都赶紧上船说话,外边冷。”

  1秒记住官术网网:tbxsw..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西西看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最新章节,渔家福宝靠赶海发家致富 官术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