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化三国演义 第112章 曹操大宴铜雀台

小说:幽默化三国演义 作者:琉璃玉净平 更新时间:2024-06-10 02:53:50 源网站:官术
  自那赤壁之耻后,曹操心头常挂念着一雪前耻;

  只是顾虑孙权、刘备联手,因此不敢轻举妄动。

  恰逢建安十五年春光明媚之际,铜雀台竣工。

  于是,曹操在邺郡召集了文武百官,大摆宴席庆祝一番。

  这铜雀台啊,就坐落在漳河边上,气势磅礴,居中矗立的正是铜雀台本尊,

  左边一座名叫玉龙台,右边那座叫金凤台,每座都有十丈高。

  上面还搭了两座桥,串连成一片,万户千门,金光闪闪,碧瓦熠熠。

  到了庆典这天,曹操那是一个飒爽英姿,头戴金光闪闪的宝冠,

  身披绿油油的锦罗袍,腰间玉带挂着珠光宝气的鞋子,高高在上地坐着。

  而那些文武百官呢,就像星星捧月一般,在台下侍立,好不威风。

  这样的场面,简直是搞笑版的

  “皇帝的新装”,

  曹操在台上得意洋洋,仿佛在说:“看啊,这就是我的伟大工程!”

  而下面的文武百官,估计心里都在想:“这得花多少银子啊……

  曹操心血来潮,想看手下武将们箭术如何,

  便吩咐侍从拿来一件西川织造的绚丽红锦战袍,巧妙地挂在飘逸的垂柳枝头,

  下方安置了一个箭靶,划定了百步之遥作为射击线。

  将武将们分成两拨:曹家亲戚一律身披火红战袍,其他勇士则绿油油一片,

  各自手持雕花长弓和羽毛长箭,跨坐骏马,摆好架势,静候命令。

  曹操挥舞着指挥棒,宣布了一个颇具诱惑力的规则:

  “谁能一箭射中靶心,这件华丽的锦袍就归他!要是射偏了,就得罚喝一大杯清水。”

  命令刚落,红袍队伍中,一位意气风发的年轻将军策马冲出,众人一看,原来是曹休。

  曹休在靶场来回疾驰三趟,拉满长弓,瞄准,一箭射出,不偏不倚,正中靶心。

  顿时,锣鼓喧天,欢呼声四起。

  曹操在高台上瞧得清楚,乐得合不拢嘴,赞道:

  “这小子真是我曹家的千里马!”

  正当他准备派人去给曹休送锦袍时,绿袍队伍中突然杀出一骑,大声喊道:

  “丞相的锦袍,应该让给我们这些外姓英雄先试试,宗族里的人别急着抢先啊!”

  曹操定睛一看,原来是文聘。

  诸位官员纷纷起哄:

  “让我们瞧瞧文仲业的箭术如何!”

  文聘信手拈弓,一跃上马,一箭嗖地一声正中靶心。

  观众席上爆发出一阵喝彩,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文聘得意洋洋地大喊:

  “快把锦袍给我呈上来!”

  就在这时,红袍队伍中冲出一员猛将,声如洪钟:

  “文烈尚未收兵,你怎敢争先?看我来给你俩解解箭!”

  他拉满长弓,一箭射出,也是正中红心。

  众人再次齐声喝彩,一看,原来是曹洪。

  曹洪正伸手要拿锦袍,突然绿袍队伍里又跳出一员武将,挥弓高呼:

  “你们三个的箭术算什么?看本将军的!”

  众人一看,竟是张合。张合骏马疾驰,一个漂亮的回身射,箭矢也钻进了红心。

  四支箭密密麻麻挤在一块儿,观众们惊叹不已:

  “这箭术真是绝了!”

  张合得意地说:

  “这锦袍非我莫属。”

  话音未落,红袍队伍中又冲出一员战将,高声挑衅:

  “你那回身背射算什么本事?看我来个夺心射!”

  众人目光齐聚,夏侯渊也。

  夏侯渊策马冲到边界,一个急转身,一箭飞出,正好插在四箭中心。

  锣鼓再次齐鸣,夏侯渊勒马挺胸,大声问道:

  “这一箭,能不能赢来锦袍啊?”

  就在此时,绿袍队伍中,一员大将应声而出,大喝道:

  “慢着,锦袍留给我徐晃!”

  夏侯渊问:“你有什么高招,能夺走我的锦袍?”

  徐晃回答:“你那夺心射算不得本事。看我单手拿袍。”

  他轻拈弓箭,瞄准远处的柳条,一箭射去,精准无误地切断柳枝,锦袍随之落地。

  徐晃飞快地拾起锦袍,披在身上,策马冲到台前,大声报功:

  “多谢丞相赏赐锦袍!”

  曹操和一众官员们对此景仰不已,赞叹连连。

  徐晃正欲策马归队,突然,台边窜出一位身着翠绿战袍的将军,他大声疾呼:

  “那锦袍欲往何处?速速留下,为我所有!”

  众人定睛一看,原来是许褚。徐晃回应道:

  “锦袍在此,你怎敢横夺!”

  许褚不发一语,径直驱马冲来抢袍。

  两匹马匹擦肩而过,徐晃挥弓击向许褚。

  许褚一手抓住弓,另一手将徐晃从鞍座上拉扯。

  徐晃迅速弃弓,一跃下马,许褚也紧跟其后,两人在地上扭打成一团。

  曹操急忙派人上前将他们分开,只见那领锦袍已是四分五裂,破破烂烂。

  曹操示意二人都上台来。徐晃怒目圆睁,许褚咬牙切齿,两人依旧斗气腾腾。

  曹操笑道:

  “我只是想看看你们的勇猛,一件锦袍何足挂齿!”

  于是,他命令所有将领都上台,每人赏赐一匹蜀锦。

  将领们纷纷感谢。

  曹操安排大家按官位高低就坐。乐曲齐鸣,美食佳肴铺开如云。

  文臣武将轮流举杯,欢声笑语,交错其中。

  曹操带着一抹戏谑的微笑,转身对那群文官们道:

  “诸位武将以骑射为戏,展露了他们雄壮的勇武。而你们,都是满腹经纶的学者,

  站在这高高的台上,怎能不吟咏几句妙语连珠,来记录下此刻的辉煌呢?”

  众文官闻言,纷纷恭敬地鞠躬回应:“愿遵命行事。”

  于是,王朗、钟繇、王粲、陈琳等一众文采飞扬的官员,

  便纷纷献上了他们的诗作,诗中不乏对曹操功绩的赞颂之词,仿佛他生来就注定要接受天命一般。

  曹操一首首欣赏完毕,忍不住笑道:

  “诸位的佳作真是太过奖了。我本是个无名小卒,起初只是被举为孝廉。后来天下大乱,我在谯东五十里外建了座小书屋,春夏读书,秋冬打猎,

  只待天下太平,我才会出山做官。谁知朝廷召我为典军校尉,

  我便改变了初衷,一心只想为国家除害立功,

  希望死后墓碑上能刻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

  我的一生也就无憾了。想想自从我讨伐董卓、剿灭黄巾军开始,

  除掉袁术、打败吕布、消灭袁绍、平定刘表,终于使天下太平。

  身为宰相,已是人臣之极,还有什么可求的呢?如果没有我,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自立为帝,多少人自封为王。

  或许有人见我权势过大,便妄加揣测,怀疑我有异心,这真是大错特错。我常怀念孔子对文王至德的赞誉,

  这话深深刻在我心中。但要我放弃兵权,回到我被封的武平侯国,那是不可能的。

  一旦放下兵权,恐怕就会被人所害。如果我失败了,国家也会随之倾覆,因此我不能为了虚名而招来实祸。诸位一定有不理解我的苦心。”

  众文官听后,纷纷起身行礼道:

  “即使是伊尹、周公,也比不上丞相您啊!”

  后人有诗叹道:

  周公畏惧流言蜚语之时,

  王莽谦逊礼贤下士之际。

  假若当年他们就此陨落,

  一生的真假忠奸又有谁能知晓!

  曹操连灌几壶老酒,不觉间醉意朦胧,吆喝着手下递过来文房四宝,也想凑个热闹,写首《铜雀台诗》来显摆显摆。

  刚沾墨,突然有小厮气喘吁吁地报:

  “大事不好啦!东吴那边派华歆来了个奏章,说刘备被拜为荆州牧,孙权还把妹妹嫁给了他,咱们汉水流域的九郡,有一大半都归了刘备啦!”

  曹操一听,手忙脚乱,笔一扔,差点没把地板砸出个洞。

  程昱一脸诧异地问:

  “丞相啊,您在千军万马里头,箭飞石舞的,都面不改色。这会儿听说刘备得了荆州,怎么就跟丢了魂似的?”

  曹操叹道:“刘备这家伙,可是人中龙凤,以前一直没找到机会。现在得了荆州,那不就像是龙游大海,得意得很?我能不心惊胆战吗!”

  程昱又问:“丞相,您知道华歆这次来,是啥目的不?”

  曹操摇头:“摸不着头脑…”

  程昱笑道:“嘿,孙权那是防着您呢,怕您趁虚而入。所以派华歆来,明里是给刘备捧场,实际上就是想稳住您,让您别轻举妄动。”

  曹操恍然大悟:

  “哦,原来如此。”

  昱接着说:“我这有个主意,能让孙、刘两家自个儿掐架,您就趁机捡便宜,一举两得。”

  曹操一听,乐得合不拢嘴,急忙追问:“什么好计策?”

  程昱慢条斯理地说:“东吴那边,全靠周瑜撑腰。您要是上表推荐周瑜做南郡太守,程普当江夏太守,

  再把华歆留在朝中重用,周瑜肯定得跟刘备翻脸。到时候,咱们就坐收渔翁之利,岂不美哉?”

  曹操拍手称快:

  “仲德这招,正中下怀!”

  于是,曹操立刻把华歆叫到跟前,又是金银财宝,又是官职封赏。

  宴会散后,曹操带着文武百官回到许昌,立马上表让周瑜当南郡太守,

  程普任江夏太守。

  华歆也被封为大理少卿,留在许都。

  使者飞奔东吴,周瑜和程普各自领命。

  这下,曹操的计谋,可算是落了个好局。

  周瑜心中的复仇火焰熊熊燃烧,他决定采取行动。

  于是,他给吴侯写了一封信,信中恳求让鲁肃出马,去把荆州要回来。

  孙权,那位有着王者风范的家伙,对鲁肃说:

  “记得吗?那时候你可是担保把荆州借给了刘备,现在那家伙拖拖拉拉的,到底什么时候还啊?”

  鲁肃,一脸淡定地回答:

  “借据上可是清清楚楚写着的,只要他们拿下西川,荆州就得归还。”

  孙权没好气地回了一句:

  “就知道说要取西川,结果到现在连个兵影都没动,这不是明摆着忽悠人嘛!”

  鲁肃微微一笑,自信满满地说:“让我去吧,我保证说得他们哑口无言。”

  说完,他就跳上船,像一阵风一样朝荆州驶去。

  却说玄德和孔明在荆州,忙着囤积粮草,操练兵马,吸引了远近英雄豪杰纷纷来投。

  忽有探子飞报,鲁肃大人驾到。

  玄德转头问孔明:

  “子敬这回来,有何贵干?”

  孔明笑道:“昨日孙权上表,推荐您为荆州牧,这不过是他防曹操的一招棋。

  曹操也不甘示弱,封了周瑜为南郡太守,这是要让咱们两家互斗,他好看戏捡便宜。

  鲁肃此来,多半是周瑜刚得了太守之位,想来讨回荆州。”

  玄德搔头道:

  “那我该怎么应对?”

  孔明眨巴着眼睛:“如果鲁肃提起荆州的事,您就给我哭个惊天动地。等您哭得伤心欲绝时,我就出来劝解。”

  两人商量妥当,便迎接鲁肃入府,礼数周到,分宾主落座。

  鲁肃开口道:“如今皇叔成了东吴的女婿,按理说鲁肃该当主人,怎敢僭越?”

  玄德哈哈一笑:“子敬你我老交情了,何必这么客气?”于是鲁肃也就不客气地坐下了。

  茶过三巡,鲁肃开门见山:

  “奉吴侯之命,特来商讨荆州一事。皇叔您借住已久,尚未归还。现在既然两家成了亲家,看在亲情的份上,是不是该考虑交还了?”

  玄德一听,立马捂脸大哭,泪水如泉涌。

  鲁肃吓了一跳:

  “皇叔,这是怎么了?”

  玄德却是一个劲儿地哭,眼泪哗哗的,

  突然听说荆州要送人,伤心得不行。

  孔明轻步从屏风后探出头来,戏谑道:

  “亮在此偷听已久。子敬兄,可知我家大人泪奔的缘由?”

  鲁肃摇头如拨浪鼓,“实在未卜先知。”

  孔明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

  “这有何难猜?当初我家大人只是暂借荆州,承诺攻下西川便归还。想想看,益州的刘璋可是大人的骨肉兄弟,同为汉朝血脉。

  若是动兵攻占,恐怕要背上不仁不义的骂名;若是不攻,归还了荆州,咱们又何处安家?

  若不归还,对你家主公面子上又过不去。实在是进退两难,所以泪如泉涌啊。”

  孔明这番话,直击刘备的心弦,他不禁捶胸顿足,哭得惊天动地。

  鲁肃连忙劝解:“皇叔且慢悲伤,与孔明好好商量对策。”

  孔明接着说:“麻烦子敬兄回禀吴侯,不妨多费些口舌,将我们的困境娓娓道来,恳请再宽限几日。”

  鲁肃皱眉担忧地问:“倘若吴侯不肯通融,我们该如何是好?”

  孔明信心满满地答道:“吴侯既已将亲妹许配给皇叔,怎能不体恤情面?望子敬兄美言相劝。”

  1秒记住官术网网:tbxsw..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西西看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幽默化三国演义,幽默化三国演义最新章节,幽默化三国演义 官术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