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化三国演义 第158章 张飞遇害

小说:幽默化三国演义 作者:琉璃玉净平 更新时间:2024-06-10 02:53:50 源网站:官术
  然而,刘备决定发动东征,赵云进谏说:

  “国家的祸患是曹操,而非孙权。如今曹丕篡夺了汉朝,神只与人民都对其愤怒不已,陛下应当尽早计划攻取关中,驻军于渭河上游,以讨伐逆贼,

  那么关东的义士们必定会带着粮食,策马迎接王师。如果放弃魏国去攻打吴国,一旦交战,岂能轻易解开?愿陛下深思熟虑。”

  刘备回应:“孙权杀害了我的弟弟,加之傅士仁、糜芳、潘璋、马忠等人都有深仇大恨,我要吃他们的肉,灭他们的族,方能消除我心中的仇恨。你为何要阻拦?”

  赵云回答:“汉贼之仇,是公仇;兄弟之仇,是私怨。愿陛下以天下为重。”

  刘备回复说:“我不为弟弟报仇,即便拥有万里江山,又有何价值?”

  于是,他未采纳赵云的劝谏,命令起兵攻打吴国。

  同时,派遣使者前往五溪借调番兵五万,共同策划行动。

  另一方面,派遣使者前往阆中,提升张飞为车骑将军,兼任司隶校尉,封为西乡侯及阆中牧。

  使者携带诏令离去。

  在阆中的张飞得知关羽被东吴所害的消息后,日夜哭泣,泪水浸湿了衣襟。

  众将用酒来劝解,但醉酒后怒气更甚,无论帐上帐下,只要有人犯错,立即鞭打,许多人因此被鞭打致死。

  每天望向南方,咬牙切齿,怒目而视,放声痛哭。

  突然传来使者到来的消息,他急忙接待,阅读诏令。

  张飞接受了封号,向北拜谢之后,设宴款待使者。

  张飞说:“我的兄长被害,仇恨深如大海,朝堂上的大臣们,为何不早奏请出兵?”

  使者答道:“有许多人都劝谏先消灭魏国再伐吴。”

  张飞怒道:“这是什么话?昔日我们三人在桃园结义,誓言生死与共。如今两位兄长中途离世,我怎能独自享受荣华富贵呢?

  我将面见天子,愿作为前锋,身着孝服出征吴国,活捉逆贼,祭告两位兄长,以履行当初的盟约。”

  说罢,便与使者一同前往成都。

  然而,先帝每日亲自下教场操练兵马,定下日子出征,亲自率领军队。

  于是公卿们纷纷来到丞相府中,对诸葛亮说:

  “如今天子刚刚登上皇位,亲自指挥军队,这不是维护国家稳定的做法。丞相你作为掌握大权的人,为何不进谏?”

  诸葛亮回答说:“我已经多次恳切劝谏,但他就是不听。今天你们随我一起去教场再次劝谏。”

  于是诸葛亮带领百官前去向先帝奏言:“陛下刚登基,若是要北征汉贼,以伸张正义于天下,那自然可以亲自统领六军。如果只是想要攻打吴国,派一位上将领军即可,何必亲劳圣驾呢?”

  先帝听诸葛亮如此恳切劝谏,心中稍有动摇。

  突然传来张飞到来的消息,先帝急忙召见他。

  张飞进入演武厅,拜倒在地,抱住先帝的脚痛哭。

  先帝也哭泣。

  张飞说:“陛下今日为君,却早忘了桃园结义的誓言,二哥的仇怎么可以不报?”

  先帝回答:“许多官员都劝阻,我不敢轻率行动。”

  张飞说:“他们哪里知道我们昔日的盟约!如果陛下不去,我就舍弃这条命,为二哥报仇。如果不能报仇,我宁愿死也不见陛下!”

  先帝说:“我和你去。你带本部兵马从阆州出发,我率领精锐部队在江州与你汇合,共同讨伐东吴,以雪此恨。”

  张飞临行前,先帝叮嘱他:“我一直知道你酒后易怒,鞭打士兵,却又让他们留在身边,这是招祸的做法。今后一定要宽容,不要再像以前那样。”

  张飞拜别而去。

  第二天,刘备整顿军队准备出征。

  学者秦宓上奏说:“陛下舍弃尊贵的身段去追求小义,这在古人看来是不明智的。请陛下三思。”

  刘备回答说:“我和云长如同一人,重大的义气怎能忘记?”

  秦宓跪地不起,说:“如果陛下不听我的劝告,我担心会有失误。”

  刘备怒道:“我要出兵,你为何要说这些不吉利的话!”

  他命令士兵将秦宓推出去斩首。

  面对死亡,秦宓面色不改,回头对刘备微笑说:

  “我死而无憾,只是遗憾新建立的国家,恐怕也将随之覆灭!”

  在场的官员都为秦宓求情。

  刘备说:“先关押起来,等我报了仇回来再处理。”

  诸葛亮得知后,立刻上书营救秦宓。

  他写道:

  “臣亮等人深感东吴奸计导致荆州陷入灾难;将领之星陨落在斗牛之间,天柱在楚地折断。这样的悲痛,实在难以忘怀。然而,想到颠覆汉室江山的是曹操,而非孙权。

  我认为一旦魏贼被消灭,东吴自会归顺。希望陛下采纳秦宓的忠言,积蓄士兵的力量,另谋良策,这对国家将是极大的幸事!对天下百姓也是极大的幸事!”

  刘备审视完毕,将手中的表章猛地摔到地上,断然宣布:

  “我的决心已定,不得再有异议!”

  随即指派丞相诸葛亮负责保护太子并守卫两川;同时命令骠骑将军马超和他的弟弟马岱,协同镇北将军魏延坚守汉中,以抵御魏国军队。

  虎威将军赵云被安排作为后援,并且负责监督粮草供应,黄权和程畿担任参谋,马良和陈震掌管文书工作,黄忠则被任命为先锋部队的领导者,

  冯习和张南担任副将,傅彤和张翼负责中军护卫,赵融和廖淳则是后卫部队,此外还有数百名川将以及五溪番将等,共计七十五万大军,选定在章武元年七月丙寅日出征。

  另一方面,张飞返回阆中之后,向军中下达命令:

  要求在三天内准备好白旗和白甲,全军哀悼的同时讨伐吴国。

  第二天,他的两名部将范疆和张达进帐报告说:

  “白旗和白甲短时间内难以备齐,需要更多的时间。”

  张飞听后大怒,斥责道:“我急于报仇,恨不得明天就到达逆贼的地界,你们怎敢违抗我的命令!”

  他命令士兵将两人绑在树上,各打五十鞭。打完后,张飞指着他们说:

  “明天必须准备妥当,如果逾期未完成,就将你俩斩首示众。”

  打得两人口中鲜血直流。

  回到营中后,范疆说:“今天咱们受了刑罚,这该如何是好?他的脾气暴躁,如果明天咱们没能准备好,咱们俩都得死了。”

  张达回应道:“与其让他杀了咱们,不如咱们先杀了他!”

  范疆担忧地说:“但我们无法接近他。”

  张达说:“如果我们命不该绝,他就会在睡梦中醉酒;如果我们注定要死,那他就不会醉。”

  两人于是定下了计划。

  张飞在帐篷中心神不宁,举止失常。

  他询问手下将领:“我现感到心悸不已,坐立不安,这是什么意思?”

  部将回答:“这是因为将军您怀念关公所致。”

  于是,张飞命人取酒,与部将共饮。

  不知不觉中,他醉倒于帐篷之内。

  范疆和张达得知这一情况,在初更时分,各自携带短刀,悄悄进入张飞的帐篷,假装有重要机密要报告,直接走到床边。

  张飞平时睡觉不闭眼,但那夜却在帐中沉睡,二贼见他胡须竖立,目光炯炯,本不敢动手。

  然而,听到他雷鸣般的鼾声,才敢靠近,用短刀刺入他的腹部。

  张飞大呼一声而死,享年五十五。后人有诗悼念他:

  曾闻安喜鞭打邮督,黄巾之乱被其扫清,辅助炎刘。

  虎牢关上其声如雷,长坂桥边水流逆行。

  义释严颜安定蜀地,智胜张合稳固中州。

  征吴未成身先逝,秋草茂盛留下阆地之愁。

  当晚,两个贼人割下张飞的首级,带着数十人连夜投奔东吴。

  第二天,军中得知此事,出兵追赶却已来不及。

  当时,张飞的部将吴班从荆州来见刘备,刘备任命他为牙门将,辅佐张飞守卫阆中。

  吴班立即上奏告知天子,然后让长子张苞准备棺材,让弟弟张绍守卫阆中,自己则去向刘备报告。

  此时,刘备已经定了出征的日期,大小官员都随着诸葛亮送出十里才返回。

  诸葛亮回到成都,心情沉重,对众官说:“如果法正在这里,一定能阻止主公东征。”

  在那个夜晚,刘备心中惊恐不已,难以安眠。

  他走出帐篷,仰望星空,发现西北方向有一颗星星,其亮度如同斗星,却突然从天际坠落。

  刘备感到十分不安,连夜派人去询问诸葛亮。

  诸葛亮回答说:“这预示我们可能会失去一位杰出的将领,三天之内,必将有惊人的消息传来。”

  因此,刘备决定暂时按兵不动。

  突然,一名侍臣报告说:“阆中的张车骑将军的部下吴班,派人送来了紧急文书。”

  刘备听后,悲痛地跺脚道:

  “什么……我的三弟已经不在了!”

  当他阅读文书时,果然得知了张飞的噩耗。

  刘备悲痛欲绝,放声大哭,直至昏迷过去,众官员急忙将他救醒。

  第二天,有人报告说一队兵马如风般赶来。

  刘备走出营地查看,过了一会,看到一位年轻的将领,身着白袍银甲,从马上滚落下来,跪在地上哭泣,那人正是张苞。

  张苞哭诉道:“范疆和张达杀害了我的父亲,还带着他的首级投奔了吴国。”

  刘备听后,悲痛万分,甚至无法进食。

  众臣苦苦劝谏说:“陛下正想要为二弟报仇,怎能先自伤身体?”

  刘备这才勉强开始进食。

  随后,刘备对张苞说:“你和吴班是否愿意率领你们的军队作为先锋,为你的父亲复仇?”

  张苞坚定地回答:“为了国家,为了我父亲,我万死不辞!”

  刘备正准备派遣张苞出征,又有一队军队迅猛而来。

  刘备命令侍臣前去探查。

  不久,侍臣带着一位小将军进来,他也穿着白袍银甲,进入营地后跪地痛哭。

  刘备一看,原来是关兴。

  看到关兴,刘备想起了关羽,再次泪流满面。

  众官员尽力劝慰。

  刘备悲叹道:“我回想起当初与关羽、张飞结拜为兄弟,誓言同生共死。如今我虽身为天子,本想与两位弟弟共享富贵,却不幸他们都死于非命。看到这两位侄子,我如何能不心如刀割!”

  说完,他又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

  1秒记住官术网网:tbxsw..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西西看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幽默化三国演义,幽默化三国演义最新章节,幽默化三国演义 官术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