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化三国演义 第160章 孙权降魏

小说:幽默化三国演义 作者:琉璃玉净平 更新时间:2024-06-10 02:53:50 源网站:官术
  孙权接到了一封紧急的信件,他的脸上洋溢着无法掩饰的喜悦。

  他立刻拿起笔,写下了一份臣服的表章,然后命令他的忠诚的使者赵咨,连夜赶到许都,先去拜见了太尉贾诩以及其他的大小官僚。

  第二天的早晨,当朝会开始的时候,贾诩从队列中走出来,向曹丕报告说:

  “东吴已经派遣了他们的中大夫赵咨,带着表章来上朝了。”

  曹丕听后,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他说:

  “这是他们想要我们撤退对蜀的攻击,所以才这么做的吧。”

  他随即命令将赵咨召入宫中。

  赵咨走进了宫殿,他在红色的台阶前跪下,向曹丕表示敬意。

  曹丕接过了表章,仔细地阅读了一遍,然后他问赵咨:

  “你们的君主孙权,是一个怎样的君主呢?”

  赵咨回答说:“他是一个聪明、仁爱、智慧、英勇、雄才大略的君主。”

  曹丕听后笑了笑,说:“你对他的赞扬是不是过于夸张了?”

  赵咨坚定地说:“我并不是在过分赞美他。他能够从普通人中看出鲁肃的才华,这是他的聪明;他从战场上提拔了吕蒙,这是他的明察;

  他俘虏了于禁却没有伤害他,这是他的仁爱;他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了荆州,这是他的智慧;他占据三江之地,虎视眈眈地看着天下,这是他的英勇;

  他愿意向陛下称臣,这是他的雄才大略。从这些事迹来看,他难道不是一个聪明、仁爱、智慧、英勇、雄才大略的君主吗?”

  曹丕又问:“那你们的君主对学问有多少了解呢?”

  赵咨回答:“我们的君主拥有万艘战船,百万士兵,他任用贤能,志在治理国家,虽然时间不多,但他还是广泛阅读书籍,深入研究历史,吸取其中的精华,而不是像书生那样只会寻章摘句。”

  曹丕听完后,沉思了一会儿,然后问:

  “我想攻打东吴,这样做可以吗?”

  赵咨回答:“大国有征伐的军队,小国有防御的策略。”

  曹丕又问:“那东吴害怕我们魏国吗?”

  赵咨坚定地回答:“我们有百万士兵,江汉是我们的护城河,我们有什么可怕的?”

  曹丕听后,点了点头,他又问:“东吴有多少像你这样的大夫?”

  赵咨回答:“聪明特立的人,有八九十人;像我这样的人,就像车载斗量一样,数不胜数。”

  曹丕听后,深深地叹了口气,他说:“‘使于四方,不辱君命’,你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

  于是,皇帝曹丕立即下达了诏书,命令太常卿邢贞带着册封孙权为吴王的册书,并赐予他九锡之礼。赵咨感激涕零,拜谢皇恩后离开了皇宫。

  然而,大夫刘晔却对此表示反对,他进谏道:

  “陛下,孙权此次来降,完全是因为他惧怕蜀国的军队势力,而非真心归附。以我看来,蜀国和吴国的战争,是天意要灭亡他们。

  如果我们能派遣一位上将,带领数万精兵渡江偷袭,同时蜀国在外攻击,我们在内进攻,那么吴国的灭亡就指日可待了。

  吴国一旦灭亡,蜀国就会孤立无援。陛下,您为何不早点考虑这个计划呢?”

  然而,皇帝曹丕却回答道:“孙权既然已经以礼仪来服我,如果我再去攻击他,那岂不是让天下那些想要投降的人心生疑虑,觉得我们不能信任吗?所以,我认为接纳他的投降是正确的。”

  刘晔再次进谏:“陛下,孙权虽然有雄才大略,但他曾经背叛了汉朝,杀害了汉骠骑将军、南昌侯。

  他的官职低微,势力微弱,还有对中原的畏惧之心。如果我们封他为王,那么他就只比陛下低一级了。

  现在陛下相信他的假投降,还封他为王,这无异于给老虎添翅膀。”

  皇帝却坚持己见:“我不这么认为。我不打算帮助吴国,也不会帮助蜀国。我会坐观吴蜀两国的战争,如果他们能够互相消灭,只剩下一个国家,那么我再出手除掉他们,又有何难呢?我已经决定了,你不用再说了。”

  于是,皇帝命令太常卿邢贞和赵咨一起捧着册封的册书和九锡之礼,直接前往东吴。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东吴的孙权召集了所有的官员,共同商讨如何抵御来自蜀国的军队。

  正在这时,一名使者匆匆进来报告说:“魏帝已经封您为主公,按照礼仪,您应该亲自出城迎接。”

  顾雍听了,立刻站出来反对说:“主公,您应该自称为上将军、九州伯,而不是接受魏帝的封号。”

  孙权却回答说:“当年沛公刘邦接受了项羽的封号,那是因为时机未到。现在为何要拒绝呢?”

  于是,他带领着所有的官员出城迎接魏帝的使者。

  邢贞作为魏帝的天使,带着傲气走进城门,甚至没有下车。

  这一举动引起了张昭的不满,他大声斥责道:“礼仪之中,无不尊重他人;法律之中,无不严肃对待。你竟然如此傲慢,难道认为江南没有刀剑吗?”

  邢贞被张昭的话语震慑,慌忙下车,与孙权见面,然后一同进入城中。

  突然,车后传来一声痛哭。原来是徐盛,他哭诉道:

  “我们无法舍身为主公效力,吞并魏、蜀两国,反而让主公接受他人的封号,这是何等的耻辱啊!”

  众人都看向他,心中无不感慨。

  邢贞听到这话,也不禁感叹:

  “江东的将相如此坚定,终不会久居人下。”

  孙权接受了魏帝的封号后,所有的文武官员都来祝贺。

  他命令手下准备美玉、明珠等宝物,派人送往魏帝处表示谢意。

  然而,早有间谍报告说:“蜀国的刘备已经率领大军,连同蛮王沙摩柯的数万番兵,以及洞溪的汉将杜路、刘宁的两支军队,水陆并进,声势浩大。水军已经出了巫口,陆军已经到达秭归。”

  孙权虽然已经登上帝位,但是魏帝并不打算支援他。

  他问文武官员:“蜀兵势力如此之大,我们该如何应对?”

  大家都默然无语。孙权叹息道:“自从周郎、鲁肃、吕蒙相继离世后,再也没有人为我分忧了。”

  话音刚落,班部中一个年轻的将领奋然站出,跪地奏道:

  “臣虽然年幼,但对兵法颇有研究。愿领数万之众,攻破蜀军。”

  孙权看着他,原来是孙桓。

  孙桓,字叔武,他的父亲是孙河,原本姓俞,因为孙策的喜爱,赐姓孙,因此也是吴王的宗族之一。

  孙河有四个儿子,孙桓是长子,他精通弓箭和马术,经常跟随吴王征战,立下了不少战功,现年二十五岁,已经被任命为武卫都尉。

  孙权问他:“你有什么计策可以胜过蜀军?”

  孙桓回答:“我有两位大将,李异和谢旌,他们都勇冠三军。请给我数万兵马,我定能生擒刘备。”

  孙权说:“你虽然英勇,但年纪尚轻,还需要一个人来辅助你。”

  这时,虎威将军朱然站出:“我愿意与小将军一同出征,生擒刘备。”

  孙权同意了他的请求,立即调动了五万水陆大军,封孙桓为左都督,朱然为右都督,命他们立即出征。

  探子回报,蜀军已经到达宜都,并在那里扎营。

  孙桓率领二万五千兵马,驻扎在宜都的边界,前后分为三个营地,以抵御蜀军的进攻。

  将领孙桓,自打他们出征以来,简直是所向披靡,敌人一看就投降,连个像样的战斗都没有。

  一路就这么顺风顺水地到了宜都。

  得知孙桓在那儿扎营,他赶紧给刘备报告去了。

  那时候,刘备已经到了秭归,一听这消息,气得不行,说:

  “这毛头小子也敢跟我叫板?”

  关兴这时候跳出来说:“既然孙权让这小子当将领,那咱们也不用派什么大将来,我直接去把他抓来。”

  刘备一听:“我正想看看你的英姿呢。”

  于是就派关兴去了。

  关兴正准备出发,张苞也跳出来了:

  “关兴要去打小贼,我也得去凑个热闹。”

  刘备说:“俩侄子一起去正好,但得小心点,别冲动。”

  两人告辞了刘备,跟先锋队一汇合,就开始布阵准备开打了。

  孙桓听说蜀军大军压境,急忙召集人马。

  两军对垒,孙桓带着李异、谢旌站在旗子下面。

  只见蜀军营里冲出两个大将,银盔银甲,骑着白马,举着白旗,张苞在上头,手持长矛,关兴在下头,横着大刀。

  张苞大骂:“孙桓你这小崽子,死到临头还敢抵抗天兵!”

  孙桓回骂:“你爹都成无头鬼了,你还来找死,真是愚蠢!”

  张苞火了,挺枪就冲向孙桓。孙桓背后的谢旌骑马迎上来。

  两人打了三十多回合,谢旌败退,张苞追着不放。

  李异见状,急忙拍马挥斧头来帮忙。

  张苞和他斗了二十多回合,不分上下。

  就在这时候,吴军里的谭雄看张苞太猛,李异搞不定,就放了一支冷箭,正中张苞的马。

  马儿疼得跑回本阵,还没到旗子边就倒下了,把张苞摔在地上。

  李异赶紧上前,举起大斧头就要砍张苞的头。

  突然一道红光闪过,李异的头就飞了。

  原来是关兴看见张苞的马跑了,正准备接应,看到张苞摔倒,李异追上来,他大喝一声,把李异劈下马,救了张苞。

  然后趁机反攻,孙桓大败。

  两边都收兵了。

  第二天,孙桓又领兵来挑衅,张苞和关兴一起出战。

  关兴骑马站在阵前,指名要跟孙桓单挑。

  孙桓气疯了,骑马挥刀,跟关兴大战三十多回合,但实在是打不过,大败回营。

  俩小将追杀进敌营,吴班带着张南、冯习也带兵冲杀过去。

  张苞冲在最前面,杀进吴军深处,正好撞上谢旌,被他一矛刺死了。

  吴军四散逃窜。

  蜀军打了胜仗收兵回营,但发现关兴不见了。

  张苞慌了:“关兴出事了,我不能独活。”

  说完,拿起长枪跳上马。

  没走多远,就看见关兴左手拎着刀,右手还活捉了一个敌将。

  张苞问:“这是谁啊?”

  关兴笑着说:“在混战中,我碰见了仇人,就顺手抓来了。”

  张苞一看,原来是昨天放冷箭的谭雄。

  张苞乐坏了,两人一起回营,砍了谭雄的头,用他的血祭了死去的马。

  然后写了捷报,派人给刘备送信。

  孙桓这边,李异、谢旌、谭雄等大将都挂了,势单力孤,撑不住局面,只好派人回吴国求救。

  蜀将张南和冯习对吴班说:“现在吴军已经不行了,正好可以去劫他们的营。”

  吴班说:“孙桓虽然损失了很多大将,但朱然的水军还在江上扎营,没受什么损失。如果我们今天去劫营,万一水军上岸断了我们的退路怎么办?”

  张南说:“这好办,可以让关兴和张苞各带五千士兵,埋伏在山谷里。如果朱然来救,两边同时出击,肯定能赢。”

  吴班说:“不如先派些小兵假装投降,把劫营的计划告诉朱然。朱然看到火光,肯定会来救援。然后我们让伏兵出击,大事就成了。”

  冯习等人听了都很高兴,立刻按计划行动。

  朱然那边,听说孙桓兵败如山倒,正准备去救援,突然有几个小兵被带到船上投降。

  朱然问他们怎么回事,

  小兵们说:“我们原来是冯习手下的,因为赏罚不公正,所以来投奔你,顺便告诉你个机密。”

  朱然好奇:“什么机密?”

  小兵说:“今晚冯习打算趁虚而入,劫孙将军的营,约定以火光为信号。”

  朱然听后,立刻派人去通知孙桓,但送信的半路上被关兴给干掉了。

  朱然开始纠结,想带兵去救孙桓,但他的部将崔禹说:

  “小兵的话不靠谱,万一有诈,咱们水陆两军都得完蛋。你最好还是守住水寨,我替你去一趟。”

  朱然觉得有道理,就让崔禹带了一万人马出发。

  当晚,冯习、张南、吴班三路分兵,直接杀进孙桓的营地。

  火起四溅,吴军乱成一团,四处逃窜。

  再说崔禹带着部队急行军,看到远处火光冲天,催兵快进。

  刚转过山头,山谷里鼓声雷动,关兴和张苞两边夹击。

  崔禹大惊失色,想跑,结果正好撞上张苞,两人交手一回合,就被张苞活捉了。

  朱然知道情况不妙,把船退到下游五六十里外。

  孙桓带着残兵逃跑,问手下:“前面哪里有坚固的城池和足够的粮食?”

  手下说:“往正北走有个彝陵城,可以守。”

  孙桓带着败兵急忙往彝陵跑。

  刚进城,吴班他们就追上来了,把城围得水泄不通。

  关兴和张苞押着崔禹回到秭归,刘备大喜,下令把崔禹斩了,大赏三军。

  这下蜀军的威风震撼了整个江南,吴国的将领们个个胆战心惊。

  1秒记住官术网网:tbxsw..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西西看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幽默化三国演义,幽默化三国演义最新章节,幽默化三国演义 官术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