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化三国演义 第178章 诸葛亮智取三城

小说:幽默化三国演义 作者:琉璃玉净平 更新时间:2024-06-10 02:53:50 源网站:官术
  张苞与赵云相遇:“丞相担心老将军遇险,特派我带五千精兵来援。听说您被围困,我可是一路过关斩将,正好碰到薛则挡路,我一招解决了他”

  赵云听罢大笑,随即与张苞一同杀出重围。

  只见魏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一队勇士从外围高喊冲入,领头的大将手持青龙偃月刀,手拎敌将首级。

  赵云一看,原来是关兴。

  关兴笑道:“奉丞相之命,担心老将军有失,特引五千兵前来接应。刚才在战场上遇到董禧,我一刀就把他解决了,首级在此。丞相随后就到。”

  赵云说:“两位将军已经立下赫赫战功,何不趁机活捉夏侯楙,一举定乾坤?”

  张苞闻言,立刻率兵而去。

  关兴也不甘示弱:“我也该去立功了。”

  随即也领兵离开。

  赵云看着他们的背影,感慨道:

  “他们两个是我子侄辈的,都这么争先恐后;我是国家上将,朝廷旧臣,怎能落后于这些年轻人呢?我拼了老命也要报答先帝的恩情!”

  于是领兵去捉夏侯楙。

  当晚,三路兵马夹攻,大破魏军一阵。

  邓芝率兵接应,杀得敌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夏侯楙是个没有谋略的人,加上年纪轻轻,没有实战经验,看到军队大乱,就带着一百多名骁勇将领往南安郡逃跑。

  众军见无主将,纷纷逃窜。关兴和张苞听说夏侯楙逃往南安郡,连夜追赶。

  夏侯楙逃进城中,紧闭城门,驱兵守御。关兴和张苞赶到后,将城团团围住。

  赵云随后也到,三面攻打。不久,邓芝也率兵赶到。

  一连围了十天,攻城不下。

  突然有人报告说,丞相决定让后军在沔阳休息,左军驻扎在阳平,右军驻扎在石城,他自己则带着中军来到了前线。

  赵云、邓芝、关兴、张苞都来向孔明请教攻城无果的问题。

  孔明于是坐着小车亲自到城边转了一圈,回到营帐里坐下。众将围着他听候命令。

  孔明笑着说:“这个郡的城墙又高又厚,确实不好攻啊。我其实并不是特别在意这个城,你们要是一直攻不下来,万一魏兵分兵出击,去攻打汉中,那我们可就危险了。”

  邓芝说:“夏侯楙可是魏国的驸马,抓住他可比杀一百个将领还划算。现在他被困在这里,我们怎么能放过他呢?”

  孔明笑着说:“我自有妙计。这里西边是天水郡,北边是安定郡。这两个郡的太守是谁呢?”

  探子回答说:“天水太守叫马遵,安定太守叫崔谅。”

  孔明高兴地说:“那就好办了!”

  于是他开始给魏延、关兴、张苞等人布置任务,让他们按照计划行事。

  各将领命离去,孔明则留在南安城外,让士兵们把柴草堆在城下,声称要“烧城”。

  魏兵听说后,都哈哈大笑,一点也不害怕。

  崔谅的太守,听闻敌军围困了南安城,心中不禁七上八下。

  他急忙召集了四千勇士,誓要守住城池。

  突然,一名神秘使者从南方而来,声称带来了紧急军情。

  崔谅急忙召见,使者自称是夏侯都督的亲信裴绪,奉都督之命前来求援。南安城形势危急,每日以火光为号,盼望援兵的到来。

  裴绪冒险突围,请求立即发兵救援。

  崔谅问道:“可有都督的书信?”

  裴绪从怀中取出已被汗水浸湿的书信,崔谅一瞥之下,立刻命令更换战马,亲自率兵前往天水求援。

  不久,又有探马来报,说天水太守已经出兵救援南安,崔谅与众官商议后,决定也出兵接应。

  崔谅率领人马向南安进发,远远望见火光冲天,催兵星夜前进。

  然而,当他们距离南安还有五十里时,忽然被敌军前后夹击,关兴和张苞分别截住了去路和退路。

  安定的士兵们四散逃窜,崔谅大惊失色,只得带领百余人沿小路死战得脱,狼狈逃回安定。

  然而,当他们回到城下时,城上已是箭如雨下,蜀将魏延站在城头大声喊道:

  “我已经夺取了城池,你们还不快快投降?”

  原来魏延假扮安定军,趁夜骗开了城门,蜀兵已经一举攻陷了安定。

  崔谅急匆匆地逃向天水郡,结果还没跑多远,就遇到了一支大军。

  这支军队的大旗之下,坐着一个穿着道袍、戴着纶巾羽扇的人,他就是孔明。

  崔谅一看形势不妙,立刻掉头就跑。

  但是关兴和张苞的追兵已经追上来了,他们大喊:

  “不想死就快投降吧你!”

  崔谅被逼无奈,只好投降了蜀军。

  孔明对崔谅非常客气,他问崔谅:

  “你和南安太守关系好吗?”

  崔谅回答:“他是我邻居杨阜的族弟杨陵,我们关系非常好。”

  孔明说:“那我想请你去劝说杨陵抓住夏侯楙,可以吗?”

  崔谅答应了,但要求蜀军先退后二十里。

  崔谅独自一人来到城下,叫开城门进入府中。

  他和杨陵寒暄几句后,开始细说其事。

  杨陵听后表示:“我们受魏主大恩,怎么能背叛他呢?我们可以将计就计。”

  于是杨陵带着崔谅去找夏侯楙,把计划详细告诉了他。

  夏侯楙问:“那我们用什么计策呢?”

  杨陵回答:“就说我献出城门,让蜀军进城,然后在城里杀了他们。”

  二人相视而笑。

  杨陵是个狡猾的家伙,他想捉夏侯楙,但是手下勇士不多,所以不敢轻举妄动。

  孔明听了之后说:“这还不简单?我有一百多个降兵,让他们扮成安定军马,混进城去,先埋伏在夏侯楙府下;然后暗地里告诉杨陵,半夜的时候打开城门,里应外合。”

  崔谅听了心想:〈如果不带这些蜀将进去,孔明可能会怀疑我。干脆带他们进去,然后在城里先干掉他们,再放火为号,把孔明引进来,一举擒拿!〉

  于是,他答应了孔明的要求。

  孔明又嘱咐道:“我派关兴、张苞先去,假装是救兵杀进城里,稳住夏侯楙的心。只要看到火光,我就亲自进城去捉人。”

  到了黄昏时分,关兴、张苞按照孔明的密计行事,骑着马,拿着兵器,混在安定军中,跟着崔谅来到了南安城下。

  杨陵在城上问:“这是哪里的军队?”

  崔谅回答:“是安定的救兵来了。”

  说完,他射了一箭上城,箭上绑着一封信,信上写着:

  “诸葛亮已经派了两个将领潜伏在城里,准备里应外合。你们不要惊慌失措,以免泄露计划。等他们进了府邸再动手。”

  杨陵看了信后告诉了夏侯楙,夏侯楙说:

  “既然诸葛亮中计了,我们可以安排一百多个刀斧手埋伏在府中。如果这两个将领跟着崔太守来到府下马,就立刻关门斩掉他们。然后在城上放火,引诸葛亮进城,伏兵一齐出动,就可以活捉诸葛亮了。”

  一切准备就绪后,杨陵回到城上说:

  “既然是安定的军队,那就让他们进城吧。”

  关兴和崔谅走在前面,张苞跟在后面。当杨陵下城迎接时,关兴突然挥刀将他砍倒在地。

  崔谅大吃一惊,急忙拨马逃到吊桥边。

  张苞大喝一声:“别跑!你们的诡计怎么可能瞒得过丞相呢!”

  说着,他一枪刺死了崔谅。关兴则迅速冲上城头,放起火来。

  四面的蜀兵纷纷涌入城内。夏侯楙措手不及,只好开南门奋力突围。

  这时,一支军队挡住了他的去路,为首的大将正是王平。

  两人交手只一回合,王平就将夏侯楙生擒于马上,其他人则全部被杀。

  孔明走进南安城,像个明星一样受到军民的热烈欢迎,连秋毫都没碰一下。

  众将纷纷拿出自己的成绩单,希望孔明能给他们打个好评。

  孔明把夏侯楙关在车里,邓芝好奇地问:

  “丞相,你怎么知道崔谅是在演戏呢?”

  孔明笑着说:“我早就看出这家伙没打算投降,故意让他进城,他肯定会把一切都告诉夏侯楙,想趁机算计我们。我看他的神情,就知道他在骗人。

  我还特意派两个将军和他一起去,让他觉得我们很放心。如果他真的想投降,肯定会阻止我们;

  但他却欣然同意,说明他心里有鬼。他以为我们会中计,把我们的将军骗进城里杀掉;

  他还让我们的军队有个依靠,好放心进攻。我已经暗中告诉那两个将军,在城门下动手。

  城里的人肯定没准备,我们的军队随后就到,这叫出其不意。”

  众将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孔明得意地说:“我把崔谅骗了,是因为我让心腹人假装成魏将裴绪。我还去骗天水郡,到现在还没到,不知道出了什么事。现在正好趁机拿下它。”

  于是留下吴懿守南安,刘琰守安定,让魏延带着军队去取天水郡。

  话说,天水郡的头儿马遵,听说夏侯驸马在南安城被围困了,赶紧召集手下开会。

  大家纷纷表示:“夏侯驸马可是皇亲国戚,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头儿,您看是不是得派兵去救救他?”

  马遵还在犹豫呢,突然有人报告说夏侯驸马派了个心腹来送信。

  信使裴绪进来后,把信交给马遵,说:“都督让我们赶紧派兵去救援。”

  说完,他就急匆匆地走了。

  第二天,又有人来报信说:“安定那边的军队已经出发了,让太守您也赶紧跟上。”

  马遵正准备出兵呢,突然有个人闯进来说:

  “太守,您中了诸葛亮的计了!”

  众人一看,原来是天水冀人姜维。姜维说:

  “我听说诸葛亮把夏侯驸马困在南安城里,现在城里水泄不通,怎么可能有人能从重围之中逃出来呢?再说了,裴绪这个无名小卒,我们从来都没听说过,而且安定报信的人也没有公文。

  所以,我觉得这个人肯定是蜀国的将领冒充魏国的将领,想骗太守您出城,然后乘虚而入,夺取天水。”

  马遵一听,恍然大悟:“要不是姜维提醒,我就中了敌人的奸计了!”

  姜维笑着说:“太守放心,我有个妙计,可以抓住诸葛亮,解除南安之危。”

  这就是所谓的:

  计谋再高也怕遇到高手,智慧再深也难防意外之人。

  1秒记住官术网网:tbxsw..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西西看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幽默化三国演义,幽默化三国演义最新章节,幽默化三国演义 官术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