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化三国演义 第43章 曹阿瞒打围

小说:幽默化三国演义 作者:琉璃玉净平 更新时间:2024-06-10 02:53:50 源网站:官术
  第二天,

  献帝召开朝会,

  曹操上奏推荐刘备的军功,并带他面见皇帝。

  刘备身着朝服,在红色的台阶前跪拜。

  皇帝召他上殿,询问:

  “你的祖先都是谁?”

  刘备回答道:

  “臣是中山靖王的后代,孝景皇帝的玄孙,刘雄之孙,刘弘之子。”

  皇帝命人取来宗族世谱查看,

  并让宗正卿宣读:↓

  孝景皇帝有十四个儿子。

  其中第七个儿子是中山靖王刘胜。

  刘胜的儿子是陆城亭侯刘贞,

  刘贞的儿子是沛侯刘昂,

  刘昂的儿子是漳侯刘禄,

  刘禄的儿子是沂水侯刘恋,

  刘恋的儿子是钦阳侯刘英,

  刘英的儿子是安国侯刘建,

  刘建的儿子是广陵侯刘哀,

  刘哀的儿子是胶水侯刘宪,

  刘宪的儿子是祖邑侯刘舒,

  刘舒的儿子是祁阳侯刘谊,

  刘谊的儿子是原泽侯刘必,

  刘必的儿子是颖川侯刘达,

  刘达的儿子是丰灵侯刘不疑,

  刘不疑的儿子是济川侯刘惠,

  刘惠的儿子是东郡范令刘雄,

  刘雄的儿子是刘弘,

  而刘弘没有出仕,没有官职。

  刘备就是刘弘的儿子。

  ……………………………

  皇帝查阅了宗谱,发现刘备竟然是自己的叔叔。

  皇帝非常高兴,邀请他到偏殿行叔侄之礼。

  皇帝心中暗自欢喜:〈曹操掌控朝政,国事都由不得我做主,现在我得到了这位英雄皇叔,也算终于有了助力!〉

  于是,皇帝刘备德为左将军、宜城亭侯,并设宴款待。

  刘备感激地离开皇宫。

  从此,人们都称他为“刘皇叔”。

  曹操回到自己家,

  苟彧和其他智囊团成员急匆匆地跑来汇报:

  “老大,皇帝认了刘备做叔叔,这对咱们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啊。”

  曹操一脸轻松地说:

  “放心吧,既然他成了皇叔,我就可以拿皇帝的名义来指挥他,他还不得乖乖听话?再说了,我让他住在许都,虽然看起来和皇帝挺近,但其实他还是在我的五指山下呢,我怕啥?我现在唯一担心的是,太尉杨彪和袁术是亲戚,要是他们跟那两个袁家小子联合走到一起,那就麻烦大了,得赶紧想办法。”

  于是,曹操偷偷地找人给杨彪下了个套,秘密派人诬告杨彪与袁术有勾结,并把他关进了小黑屋,投入监狱,

  然后命令满宠去处理这个烫手山芋,审理此案。

  随后,

  孔融这位北海太守,在许都跟曹操来了场“辩论赛”他向曹操进谏:

  “杨家那么清廉,你怎么能因为袁家的那点破事就随便给他定罪呢?”

  他试图说服曹操。

  曹操一脸“你懂个啥”的表情,回答说:

  “这可是朝廷的旨意。”

  孔融不买账,反驳说:

  “要是成王不小心把召公给咔嚓了,周公能装不知道吗?”

  曹操无奈,只能免去了杨彪的官职,让他回乡种地。

  赵彦这位议郎看不下去曹操的霸道,毅然决然地上书告状,

  结果被曹操一怒之下给

  “办理”了。

  这下子,朝廷里的官员们都开始小心翼翼起来,不敢惹曹操了。

  程昱看着曹操,提议说:

  “您现在名声大噪,是不是该搞点大事情了?”

  曹操摸了摸下巴,说:

  “目前朝里的大佬还不少,咱们得慢慢来,我先请皇帝去打个猎,看看风向再说……”

  于是,

  曹操挑选了优秀的马匹、着名的猎鹰和迅猛的猎犬,还准备了弓箭,

  首先在城外集结了军队,然后进入宫中邀请皇帝一起去打猎。

  皇帝还在那儿纠结:

  “这田猎真的合适吗?恐怕不是正道…”

  曹操一脸正经地忽悠:

  “春天不猎点兔子,夏天不射点鸟儿,秋天不追点野猪,冬天不打点野味,那都不叫帝王,现在是四海纷争的时候,正好可以通过田猎来训练自己,以此向天下展示武力。”

  皇帝不敢不听从,随即骑上逍遥马,带着宝雕弓和金箭,排列着华丽的车驾出城,也就跟着曹操一起出发了。

  刘备和他的俩兄弟也不闲着,

  他们各自弯弓搭箭,内穿护心甲,手持兵器,带领数十骑随皇帝出了许昌。

  曹操骑着爪黄飞电马,

  率领十万大军,与皇帝在许田狩猎。

  士兵们展开围场,周围广阔二百多里。

  曹操与皇帝并排骑行,只争一马头的距离;

  背后都是曹操的亲信将领,文武百官远远地跟随,谁敢靠近。

  当天,献帝骑马到了许田,刘备在一旁迎接。

  皇帝说:

  “我想看看皇叔您的狩猎技艺。”

  刘备领命,跃上马背。

  突然,一只兔子从草丛中窜出,刘备一箭射去,正中目标。

  皇帝大声喝彩。

  土坡,又看到一只大鹿从荆棘丛中跳出。

  皇帝连射三箭都没有命中,便对曹操说:

  “你来试试。”

  曹操接过皇帝的宝雕弓和金箭,一箭射出,命中了鹿背,鹿倒在草丛中。

  群臣和将领们看到金箭,都以为皇帝射中了,纷纷向皇帝欢呼“万岁”。曹操骑马上前,挡住了皇帝,接受众人的欢呼。

  大家都惊呆了。

  刘备身后的关羽大怒,眉毛竖起,眼睛圆睁,提刀就要冲出去斩曹操。

  刘备急忙制止,用眼神传递着要冷静的信号。

  云长不服气地问:

  “为啥不让我去收拾那个奸贼?”

  玄德耐心解释:

  “咱们得小心行事,不要因为打老鼠而把名贵瓷器给砸了。”

  云长还是不甘心:

  “今天不搞定他,以后麻烦大了。”

  玄德神秘兮兮地说:

  “这事儿得保密,不能随便说,懂吗?”

  狩猎活动结束后。

  献帝回到宫中,泪眼朦胧地对伏皇后说:“自从我登基以来,奸雄四起。

  先是董卓的祸害,紧接着又是催、汜之乱,我们承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苦难。

  我曾以为曹操是国之栋梁,没想到他却专权跋扈,任意妄为。

  每次见到他,我都如坐针毡。今日在围场上,他公然无礼,我深感危机四伏,恐怕不久将有大难临头,咱们夫妻俩恐怕难以幸免……”

  伏皇后叹息道:

  “朝中众多公卿,享受着汉朝的俸禄,难道就没有一个人能够拯救国难吗?”

  话音未落,一人急匆匆进入,

  正是伏皇后的父亲伏完。

  献帝含泪问道:

  “皇丈,今天你也看到了曹操的嚣张吗?”

  伏完回答:“许田射鹿的事,众所周知,但朝中不是曹操的亲族,就是他的门客,除非是国戚,否则谁又愿意忠心耿耿地反对他呢?我虽然有心,但却无力行动,车骑将军董承,是咱们的国舅,值得信赖。”

  献帝点头:

  “董国舅一直为国家挺身而出,我深知其忠诚,那么传他入宫,共商大计。”

  伏完赶紧提醒:

  “别急,别急,您身边那些曹操的眼线可不少,要是计划泄露了,咱们可就完了。”

  献帝忧心忡忡:“那该如何是好?”

  伏完献策说道:

  “陛下可亲手缝制一件衣服,搭配一条玉带,暗中交给董承;在带衬内悄悄藏一份密诏,让他回家后拆看,如此便可日夜谋划,无人能察觉。”

  献帝同意此计,伏完便告辞而去。

  随后,

  皇帝悄悄写下了一份密诏,用咬破的指尖之血书写,

  暗中吩咐伏皇后将其缝入玉带的紫锦衬里。

  接着,皇帝亲自穿上锦袍,系上这条腰带,命内侍宣召董承进宫。

  董承见到皇帝后,行了礼。

  皇帝说:“昨晚我跟皇后聊到霸河的苦难,想到国舅的大功,特意召见聊以慰劳。”

  董承叩首谢恩。

  皇帝带着董承离开殿堂,来到太庙,然后上了功臣阁。

  皇帝焚香行礼后,引领董承观赏画像,其中一幅是汉高祖的肖像。

  皇帝问:

  “我高祖是从何处起步,如何创立基业的?”

  董承惊讶地说:

  “陛下是在考我吗?高祖的事迹,我怎会不知?他起初只是泗上的亭长,手持三尺剑,斩蛇起义,纵横四海,三年亡秦,五年灭楚,最终统一天下,奠定了万世基业。”

  皇帝叹息道:

  “祖宗如此英雄,子孙却这般懦弱,实在令人感慨。”

  接着指向两侧的画像问:

  “这两位不就是留侯张良和郧侯萧何吗?”

  董承回答:“正是,高祖能够开国创业,全赖他们二人之力。”

  皇帝环视四周,确保无人接近,便秘密对董承说:

  “你也应像他们一样,辅佐在我身边。”

  董承谦虚地回答:

  “臣无任何功绩,怎敢当此重任?”

  皇帝说:

  “我从未忘记你在西都救驾的功劳,可惜我没有什么可以赏赐你的。”

  然后指着自己的袍带说:

  “你应该穿上我的袍子,系上我的腰带,就像永远在我身边一样。”

  董承再次叩首谢恩。

  皇帝脱下袍带赐给董承,低声说:

  “回去后仔细看看,不要辜负我的心意。”

  董承领会了皇帝的意图,穿上袍子系上腰带,向皇帝告辞离开了功臣阁。

  曹操接到眼线的报告说:

  “皇帝和董承在功臣阁谈话。”

  曹操立刻前往朝堂。

  董承离开功臣阁,刚过宫门就遇到曹操。

  无处可躲,只能站在一旁行礼。

  曹操问:

  “国舅你来这里做什么?”

  董承回答:“我被天子召见,并赐予锦袍玉带。”

  曹操又问:“为何赐予你这些?”

  董承说:

  “是因为我过去在西都救驾的功劳。”

  曹操要求:“让我看看玉带。”

  董承知道衣带中藏有密诏,怕被曹操看穿,所以迟疑不前。

  曹操命令手下:

  “快解下来!”

  看了许久,他笑着说:

  “真是条好玉带!再把锦袍脱下来给我看看。”

  董承心中恐惧,不敢不从,便脱下袍子呈上。

  曹操亲自拿起,在阳光下仔细查看。

  看完了,他还臭美地穿上,

  曹操问身边的人:

  “怎么样,帅不帅?”

  大家都说好看连忙称赞。

  曹操又对董承说:“国舅,你就把这身行头送我吧?”

  董承赶紧摇头:“这可是皇上给的,我得留着,要不你再等等,我另找时间给你弄一套。”

  曹操笑嘻嘻地说:“国舅别紧张嘛,我就是开个玩笑。”

  说完,他把这件锦袍还给了董承。

  董承辞操回到家中,夜晚独自坐在书房里。

  他仔细地检查了所赐的袍子,却没有发现任何特别之处。

  他心里想:

  “皇帝赐给我这件袍子,并命令我仔细观察,肯定有其深意。但现在却看不出任何线索,这是为什么?”

  他又拿起玉带细看,那是一条精致的白玉带,上面雕刻着小龙穿梭于花间,背面用紫色锦缎作为衬底,缝制得非常整齐,但同样没有任何发现。

  心存疑惑的承心将玉带放在桌上,不断地寻找。

  经过长时间的搜索,感到非常疲倦,正打算趴在桌上休息时,忽然灯花落在玉带上,烧着了背面的锦缎。

  董承心急忙扑灭火花,但已经烧破了一个洞,露出里面的素绢,隐约可以看到血迹。

  他急忙用刀拆开查看,里面竟然是皇帝用血书写的密诏。

  诏书上写道:

  【朕深知人伦之中,父子关系最为重要;尊卑之间,君臣关系至关重要。

  近日来,曹操逆贼滥用权力,欺压君父,结党营私,败坏朝纲,赏赐与惩罚,皆不由朕决定。

  朕日夜忧虑,担心国家将陷入危机。你是国家的重臣,也是朕的至亲,应当铭记高帝创业的艰难,

  召集忠诚与勇气兼备的英雄,消灭奸党,恢复国家的安宁,祖宗将会感到庆幸!

  朕割破手指,用鲜血书写此诏,交付给你,再三慎重,不要辜负朕的期望!】

  1秒记住官术网网:tbxsw..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西西看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幽默化三国演义,幽默化三国演义最新章节,幽默化三国演义 官术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