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化三国演义 第92章 诸葛亮激孙权

小说:幽默化三国演义 作者:琉璃玉净平 更新时间:2024-06-10 02:53:50 源网站:官术
  孔明说:

  “我倒是有个想法,就怕您听不进去。”

  孙权说:“请说说高见。”

  孔明接着说:

  “以前天下大乱,您就趁机在江东崛起,刘豫州也在汉南招兵买马,和曹操争天下。

  现在曹操已经解决了大部分麻烦,基本上平定了。最近又刚打下荆州,威风八面,就算有英雄好汉,也没地方施展,所以刘豫州才会逃到这里。

  希望您能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如果您觉得能用吴越的兵力,和中国的大部队抗衡,那就赶紧断绝关系;

  如果不行,为什么不听听谋士们的意见,暂时按兵不动,向曹操称臣呢?”

  孙权还没来得及回答,

  孔明又说:

  “您表面上装作服从,心里却犹豫不决,事情紧急却不决断,而现在祸患临头就快没时间了。”

  孙权问:

  “确实如您所说,那刘豫州为什么不投降曹操呢?”

  孔明回答:

  “当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尚且坚守节义不受辱;

  何况刘豫州是王室后裔,英才卓越,众人敬仰。事业不成,那是天意,他又怎能甘心屈居于奸臣之下呢?”

  孙权听了孔明这番话,顿时火冒三丈,一跃而起,拂袖而去,直奔后堂。

  在场的众人忍俊不禁,哄笑一片,纷纷散去。

  鲁肃责备孔明说:

  “你这是何苦呢?幸亏我们主公心胸宽广,没当场跟你计较。你这话说的,可真是把主公看扁了。”

  孔明抬头笑道:

  “怎么这么沉不住气呢!我这儿有的是招数对付曹操,他不来问我,我自然懒得说。”

  鲁肃说:

  “如果你真有高招,我得赶紧去请主公来请教。”

  孔明说:

  “在我眼里,曹操那百万大军,不过就像一群蚂蚁。我只需轻轻一挥手,他们就变成尘埃了!”

  鲁肃听了,急忙往后堂找孙权。孙权还在那儿气呼呼的,看着鲁肃说:

  “孔明这也太过分了!”

  鲁肃说:

  “我也刚训了他一顿,他却笑主公您肚量小。至于打败曹贼的计策,孔明不肯随便透露,主公何不亲自问问他?”

  孙权怒气顿消,喜上眉梢:

  “原来孔明是有意激我,我差点儿就因小失大了。”

  于是,孙权和鲁肃一起回到厅堂,再次请孔明叙谈。

  孙权见到孔明,道歉说:

  “刚才冒犯了你,希望不要介意。”

  孔明也回礼道:

  “嗯…刚刚是我说话冲撞了,请您海涵。”

  孙权邀请孔明到后堂,摆下酒宴款待。

  几轮酒过三巡后,孙权抚须笑道:

  “曹贼生平最忌讳的那几个硬骨头,吕布、刘表、袁绍、袁术,还有豫州的刘备和我这位江东小霸王。

  如今那些豪杰都成了历史的泡影,只剩下豫州和我这根刺儿头。

  我怎能眼睁睁看着这绿油油的江山落入他人之手?我心里有谱了。

  除了豫州的刘备,没别人能和我一起扛住曹操的大旗。

  但豫州那厮刚挨了一顿胖揍,他还能撑得住场面吗?”

  孔明微微一笑,道:

  “豫州虽然吃了点亏,但别忘了他那义弟关云长,手里还握着一支生龙活虎的万人精兵;

  再加上刘琦那小子,江夏的战士们也个个是好样的,人数也不少。

  曹操的兵马,跋山涉水来到这儿,早已人困马乏,追着豫州跑,轻骑一日夜狂飙三百里,简直就是强弩之末,连鲁缟都射不穿了。

  再说了,他们那些北方佬,下水都不利索。荆州投降的那些人,不过是形势所迫,心里可不情愿呢。

  如今将军您要是能和豫州携手并肩,打败曹军那是板上钉钉的事。曹军一破,他们肯定得夹着尾巴溜回北方,

  那时候荆、吴两州就能昂首挺胸,三国鼎立的大局也就水到渠成啦。成败在此一举,就看将军您的决断了。”

  孙权听罢,乐得合不拢嘴:

  “孔明先生这番话,真是让我豁然开朗。我心里这块石头算是落地了,再也没半点儿犹豫。

  今儿个就召集大伙儿商量出兵的事,咱们得联手给曹操那老小子好看。”

  于是吩咐鲁肃去传达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让文武百官都知道,然后亲自送孔明到驿馆好好休息。

  张昭得知孙权打算大动干戈,便召集众人开会,戏谑道:

  “咱们这是钻进了孔明的圈套啊。”

  他急匆匆地冲到孙权面前,调侃说:

  “听说主公您打算挥师北上,跟曹操一决雌雄。但您自问,比起袁绍如何?

  想当初曹操兵力薄弱,将领稀少,还能一战成名,把袁绍打得落花流水;现在他手握百万雄兵南下,我们岂能小觑?

  如果听信诸葛亮的花言巧语,轻率出兵,那可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

  孙权闻言,只是低头沉默不语。

  顾雍接着插科打诨地说:

  “刘备被曹操打败,就想借我们江东的兵马去报仇,

  主公,您怎能让他牵着鼻子走呢?还是听听子布的意见吧。”

  孙权依旧犹豫不决。

  张昭等人退出后,鲁肃走了进来,一本正经地说:

  “刚才张子布他们又来劝主公按兵不动,主张投降,这些都是只顾自己和家人安全的臣子,为自己打算罢了,希望主公不要听他们的。”

  孙权听了,还是在那里沉思不已。

  张昭等一伙儿刚刚撤了,鲁肃就逮住机会对孙权说:

  “刚那帮人又在那儿忽悠您,劝您别动刀子动枪的,一个劲儿地主张投降。

  这帮人啊,就是想保全自己的小命和老婆孩子,只顾着自己的小算盘。主公,您可千万别上当啊。”

  孙权还在那琢磨呢,

  鲁肃急了:

  “主公,您要是犹豫不决,非得让这帮家伙给坑了不可。”

  孙权摆了摆手:

  “行了行了,你先下去,让我再好好想想。”

  鲁肃只好先撤了。

  那时候,武将们一个个都跃跃欲试,巴不得立刻冲上去干一场,

  而文官们呢,一个个都想投降,大家吵得不可开交,意见完全没法统一。

  在孙权踱步回到内室,他坐立不安,心里七上八下,决策难以拍板。

  吴国太见状,忍不住好奇道:

  “啥事儿让你这么上蹿下跳,吃不香睡不甜?”

  孙权叹了口气,说:

  “现在曹操那厮在江汉那边儿扎营,看样子是瞅着咱们江南这块肥肉。

  我问过手下那些文绉绉和武壮壮的大臣们,一个个意见不一,

  有的嚷着要举白旗,有的喊着要撸袖子干架。

  我心里琢磨着,要是出兵,又担心兵力跟草稿纸似的不够用;

  要是投降,又怕曹操那老狐狸不给好果子吃。所以我就在这儿团团转。”

  吴国太眼珠一转,提醒道:

  “你这是咋了?难道你忘了你姐姐走之前给你留下的那句家话吗?”

  孙权一听,顿时茅塞顿开,恍然大悟地想起了那句话:

  追思国母临终语,

  引得周郎立战功。

  国太眼见孙权眉头紧锁,一副犹豫不决的模样,便忍不住开口道:

  “记得你那过世的姐姐曾经说过:‘家里的事儿搞不定,找张昭商量去;

  外头的事儿挠头了,就得问问周瑜。’

  现在这个局面,你怎么不赶紧把公瑾请来,听听他的意见呢?”

  孙权一听这话,顿时喜上眉梢,连忙派出信使,直奔鄱阳湖畔,去找正在那里操练水军的周瑜。

  谁知,周瑜早有耳闻曹操那庞大的军队已经压境,于是连夜快马加鞭,赶回柴桑郡,准备商讨对策。

  信使连影子都还没来得及出发,周瑜就已经风尘仆仆地赶到了。

  鲁肃和周瑜关系铁得跟哥们儿似的,一听说周瑜回来了,立刻迎上前去,把最近的大事小情一五一十地娓娓道来。

  周瑜听罢,一拍大腿,信心满满地说:

  “子敬兄,你就放一百二十个心吧,这事儿我早有主意。

  现在嘛,咱们得赶紧把孔明先生请来,好好商量商量。”

  鲁肃闻言,二话不说,翻身上马,急匆匆地去找诸葛亮了。

  周瑜刚刚躺下,突然接到通报,说张昭、顾雍、张纮和步骘四位不请自来,要探望他。

  周瑜连忙迎进客厅,大家坐定后,寒暄几句。

  张昭开门见山地问:

  “都督对江东的形势有何高见?”

  周瑜装傻充愣:

  “啊,这个嘛,我还真不知道呢。”

  张昭接着说:

  “曹操带着百万雄兵,已经在汉水边扎营,昨天他的檄文飞过来,邀请主公去江夏打猎。

  虽然咱们都知道他那点小心思,但他还没明目张胆地露出野心。我们几个劝主公先投降,免得江东生灵涂炭。

  谁知鲁肃不知从哪儿拉来了刘备的军师诸葛亮,那家伙一心想报仇,竟然还敢在这儿挑拨离间,

  煽动主公反抗。鲁肃也跟着犯糊涂。现在就看都督你的决定了。”

  周瑜装作惊讶地问:

  “你们几位都这么想的吗?”

  顾雍他们点头如捣蒜:

  “对,意见一致。”

  周瑜一拍大腿:

  “我其实早就想投降了,这事儿好商量。你们先回吧,明天一早我去见主公,保证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张昭他们这才放心离去。

  片刻之后,忽闻门外喧嚣,原是程普、黄盖、韩当等一班骁勇战将齐齐造访。

  周瑜亲自出迎,与众人寒暄问候。

  程普开门见山道:

  “周都督可曾听闻江东的归属可能易主?”

  周瑜摇头道:“尚未得知。”

  程普愤然道:

  “我们这帮老骨头跟随孙将军打天下,历经无数血战,才赢得这六郡的城池。

  如今主公竟听信那帮摇唇鼓舌的谋士,打算向曹操俯首称臣,这是何等屈辱,何等遗憾!

  我们宁可玉碎不为瓦全。还望周都督劝主公铁了心,挥师抗曹,我等誓死追随。”

  周瑜审视众人,问道:

  “诸位将军,心意是否皆如此坚定?”

  黄盖怒气冲冲地一跃而起,拍着脑门豪气干云:

  “我黄盖宁肯脑袋搬家,也绝不做那降曹的勾当!”

  众将纷纷附和:

  “我们誓不投降!”

  周瑜眼中闪过一抹精光,断然道:

  “我正欲与曹操决一雌雄,怎会甘心投降?诸位将军请回,待我见过主公,定有良策。”

  程普等人这才放心离去。

  不久,诸葛瑾、吕范等一众文官纷纷登场。

  周瑜迎接他们,礼节性的问候刚落。

  诸葛瑾开口道:

  “我弟弟诸葛亮从汉地赶来,说是刘豫州想和东吴联手对抗曹操,这事儿大家讨论了半天还没个结果。

  我弟弟身为使者,我本不该多嘴,但还是得听听都督的高见。”

  周瑜问道:“那您觉得呢?”

  诸葛瑾回答说:

  “投降的话,日子好过;要是打仗嘛,那就难说了。”

  周瑜忍不住笑道:

  “我周瑜自有分寸,明天大家一起到我府上再做决定。”

  诸葛瑾等人便告辞了。

  突然,又有人来报,说吕蒙、甘宁等一帮武将来访。

  周瑜请他们进来,话题自然还是那档子事。

  有人主张开战,有人主张投降,争论不休。

  周瑜打断他们:

  “别争了,明天大家都到我府上来,咱们公开讨论。”

  众人这才散去,

  留下周瑜一个人,嘴角挂着一丝冷笑,似乎对这即将到来的议事充满了期待。

  到了傍晚时分,忽有人报:

  “鲁子敬带着孔明先生来拜访啦!”

  周瑜赶紧迈步出了中门,热情迎接。

  一番寒暄过后,宾主各自落座。

  鲁肃开门见山地问周瑜:

  “如今曹操大军压境,南下侵犯,是战是和,主公犹豫不决,全凭将军一言而定,将军您怎么看?”

  周瑜沉思片刻,答道:

  “曹操打着天子的旗号,咱们若是拒绝他,名不正言不顺;

  再加上他的兵力雄厚,我们可不能小觑了对手。要是硬碰硬,只怕我们会输得裤衩都不剩,倒不如投降,还能图个太平。”

  他的语气坚定,似乎已经打定了主意。

  鲁肃闻言,目瞪口呆,差点没把嘴里的茶喷出来:

  “等等,您这是唱哪出啊?我们江东的基业可是历经三代人辛苦打拼出来的,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呢?

  伯符大哥临终前可是把外事都托付给了您,现在正是需要您挺身而出,保家卫国的时候,您怎么反倒想当逃兵呢?”

  周瑜摇了摇头,辩解道:

  “江东六郡,百姓无数,一旦战火纷飞,那些无辜的生命都会因我而遭受牵连,到时候,老百姓的怨气岂不是都要冲我来?”

  鲁肃斩钉截铁地反驳:

  “非也非也,以将军的英勇,加上我们东吴的天险,曹操那厮未必能够得意忘形。”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

  而旁边的孔明却只是抱着胳膊,嘴角挂着一抹玩味的微笑。

  周瑜注意到了这一幕,不由得好奇地问:

  “孔明先生,您这是在笑什么呀?”

  1秒记住官术网网:tbxsw..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西西看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幽默化三国演义,幽默化三国演义最新章节,幽默化三国演义 官术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