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化三国演义 第165章 刘先主遗诏托孤儿

小说:幽默化三国演义 作者:琉璃玉净平 更新时间:2024-06-10 02:53:50 源网站:官术
  陆逊带着一丝戏谑的叹息回到了营寨,

  “呵,孔明这卧龙不是盖的,我真是望尘莫及啊!”

  他半开玩笑地摇了摇头,然后下令撤军。

  身边的参谋们一脸困惑,忍不住问道:

  “刘备的军队已是强弩之末,困兽犹斗在那孤城里,我们正该乘胜追击才是。可一见那石阵就打退堂鼓,这是什么道理?”

  陆逊挑了挑眉,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微笑,

  “嘿,告诉你们,我可不是被石阵吓破胆的。我可是瞅准了曹丕那小子,他那诡计多端的本性可是跟他老爹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他要是知道咱们去追蜀兵,肯定会像饿狼扑食一样趁虚而入。咱们要是头铁往西川里钻,到时候想跑都跑不掉啦!”

  说罢,他轻松地挥了挥手,指定一员猛将负责断后,自己则带领着大军,带着几分得意洋洋的步调,浩浩荡荡地班师回朝。

  他们这撤退的脚步还没走利索两天,就有三路探马飞奔来报:

  “魏军的曹仁、曹休、曹真分别从濡须、洞口、南郡三路出兵,带着数十万大军,星夜兼程直逼边境,不知道他们打的什么主意。”

  陆逊听罢,忍不住笑出声来,“哈,全都在我的算计之中。诸位放心,我军早已做好了迎战的准备。”

  他的语气中满是自信与戏谑,仿佛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正是:

  雄心勃勃欲吞巴蜀地,智胜千里还顾北疆敌。

  在那个热得能煎蛋的夏日,也就是章武二年的六月,东吴的陆逊将军在猇亭和彝陵给了蜀军一个大大的惊喜——一场惨败的大礼。

  咱们的先主刘备同志只好夹着尾巴逃回白帝城,还好有赵云带着部队坚守阵地。

  就在这时,马良气喘吁吁地赶到,看到大部队已经溃不成军,他懊悔得想给自己两耳光,赶紧把孔明大哥的话传达给刘备。

  刘备叹了口气,说:“要是我早点听孔明的建议,现在就不用这么尴尬了。我还有什么脸面回成都见我的大臣们啊!”

  于是,他就下令在白帝城扎营,把驿站改造成了个名叫永安宫的度假胜地。

  没多久,传来冯习、张南、傅彤、程畿、沙摩柯等一帮好兄弟都牺牲了,刘备伤心得像是被榨干了柠檬汁。

  接着,有个小官上报道:

  “黄权那家伙带着江北的部队投降魏国去了。陛下,您是不是该把他的家人送去审判一下?”

  刘备摇了摇头说:“黄权是被吴军逼到江边,无路可走才投降的。是我对不起他,不是他对不起我。何必为难他的家人呢?”

  于是,他下令继续供养黄权的家属。

  说到黄权投降魏国,那边的将领们都带他去见曹丕。

  曹丕问他:“你既然降了我,是不是想成为陈、韩那样的名将啊?”

  黄权哭着说:“我对蜀国的皇帝可是忠心耿耿,他对我也是好的没话说。可是我被陆逊那个小子堵在了江边,回不去了,又不能去吴国,只好来投靠您。我这个打败仗的将军能保住小命就不错了,哪敢跟古人比呀?”

  曹丕听了乐开了花,立马任命黄权为镇南将军。但黄权坚决拒绝。

  就在这时,又有人报告说:“有间谍从蜀国来,说他们的国王把黄权的家人都杀了。”

  黄权说:“我和蜀国的皇帝是铁哥们,他知道我是真心的,绝不会杀我的家人。”

  曹丕信了他。后来有人写诗批评黄权:

  不愿降吴却降曹,忠义怎能两头跑。

  可怜黄权惜一死,紫阳书法不轻饶。

  曹丕问贾诩:“我想统一天下,你说我是先打蜀国还是吴国呢?”

  贾诩说:“刘备那是雄才大略,加上诸葛亮治国有方;东吴的孙权会看形势,陆逊又善于用兵,隔着江河湖泊,都不是好惹的。

  我看我们这边的将领们谁也比不上孙权和刘备。就算有您的威风,也未必能赢。我看还是守着吧,等他们两家自己出乱子。”

  曹丕说:“我已经派了三路大军去打吴国了,怎么可能不赢?”

  尚书刘晔说:“最近陆逊刚打败了七十万蜀军,士气正旺,又有江河阻隔,不好对付。陆逊这家伙狡猾得很,肯定有所准备。”

  曹丕说:“那你之前劝我打吴国,现在又反对,怎么回事?”

  刘晔说:“时机不同嘛。以前吴国被蜀国打得落花流水,可以乘虚而入。现在人家大获全胜,士气高涨,就不好惹了。”

  曹丕说:“我已经决定了,你别说了。”

  于是他亲自带领禁卫军去支援三路大军。

  结果,早有探马报告说吴国已经准备好了,吕范、诸葛瑾、朱桓分别挡住了曹休、曹真、曹仁的进攻。

  刘晔说:“既然人家有准备,我们去了恐怕也占不到便宜。”

  曹丕不听,带着部队就去了。

  却说在那东吴的将领之中,有一位名叫朱桓的年轻小伙,年仅二十七,胆识过人,智勇双全,深得孙权的宠爱。

  就在他指挥着军队驻扎于濡须口时,得知曹仁带着大批人马奔袭羡溪,朱桓果断地调动了他的部队,把守那羡溪去了,只留下五千骑兵守护城池。

  正当这时,前线传来急报:曹仁派出大将常雕,还有诸葛虔、王双这俩货,领着五万精兵火速往濡须城扑来。

  士兵们都露出一脸的惶恐。

  但朱桓,他稳如泰山,手握宝剑,豪气冲天地说:

  “胜败乃兵家常事,关键在于将领的谋略,而非兵力多寡。古兵法有云:‘客军虽多,主军虽少,主军仍可战胜客军。’

  如今曹仁奔波千里,兵疲马乏,而我们呢?坐拥坚城,南临滔滔大江,北依险峰峻岭,以逸待劳,以主制客,岂非百战百胜之势?就算曹丕亲自来犯,也不足为患,何况是曹仁他们?”

  说罢,他下令全军偃旗息鼓,装作一副无人防守的模样。

  再说魏军的先锋常雕,率领精兵前来攻取濡须城。

  他远远望去,城上连个鬼影都没一个,便急忙催促部队快进。

  然而当他们接近城墙的时候,突然炮声隆隆,旗帜迎风招展,朱桓挥舞着大刀,像一阵风一样冲出城来,直取常雕。

  战斗不过三个回合,常雕就栽在了朱桓的刀下。

  吴军乘势发起冲击,杀得魏军丢盔弃甲,死伤无数。

  朱桓此役大获全胜,缴获了无数敌军的旌旗、武器和战马。

  紧接着,曹仁领兵赶到,却遭遇从羡溪杀出的吴军,结果惨败而退,灰溜溜地回去找魏王报告失败的消息。

  曹丕一听,吓得脸色发白。

  正在讨论对策之际,又接到探马急报:

  曹真和夏侯尚围攻南郡,结果被陆逊设伏于城内,诸葛瑾埋伏在外,两下夹击,一败涂地。

  还没等大家回过神来,又有消息说曹休也被吕范给打败了。

  曹丕听闻三路兵马均遭挫败,不禁感慨万千:

  “朕不听贾诩、刘晔的忠告,果然招致如此惨重的损失。”

  正巧那夏季炎热异常,瘟疫肆虐,步兵骑兵死了六七成,只得无奈撤军回洛阳。

  自此之后,吴与魏之间的梁子算是结下了,两国的不和也就不言而喻了。

  在永安宫,先主不幸染上了一场病,情况日益恶化。

  到了章武三年炎炎夏日的四月,先主感到病情蔓延至四肢,加之思念关公、张飞两位弟弟,病情更是雪上加霜。

  他两眼模糊,对侍从们的出现感到厌烦,便喝令他们退下,独自躺在龙榻上。

  忽然间,一阵阴风吹过,灯光忽明忽暗。

  在摇曳的灯影中,竟有两人静静站立。

  先主不悦地说:“我心烦意乱,让你们退下,怎么又回来了?”

  尽管怒斥,那两人却纹丝不动。

  先主起身一看,上面是云长,下面是翼德。

  先主惊讶地问:“二位弟弟,难道你们还活着?”

  云长回答说:“我们已经不是人了,现在是幽灵。因为我们生前忠于信义,天帝封我们为神。大哥,咱们兄弟团聚的日子不远了。”

  先主紧握他们的手,大哭起来,然后突然惊醒,两位弟弟已消失无踪。

  先主立刻叫来随从询问时间,原来是深夜三更。

  先主叹息道:“我离世的日子恐怕不多了!”

  于是急忙派人前往成都,连夜召见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等人,前来永安宫接受遗命。

  孔明和其他人带着先主的次子鲁王刘永、梁王刘理来到永安宫谒见皇帝,留下太子刘禅守护成都。

  且说孔明踏进永安宫,瞥见先主病重如山倒,急忙跪拜于龙榻边。

  先主传旨,邀孔明坐于龙榻旁,拍着他的背说:

  “我自从有了丞相,幸运地成就了帝业。怎料到智识浅薄,不听丞相的忠言,自找败路,悔恨成疾,命悬一线。嗣子懦弱,不得不将重任托付给你。”

  话音刚落,泪水已经沾满了脸庞。孔明也泪流满面地说:“愿陛下保重龙体,以不负天下人的期盼。”

  先主环视四周,瞥见马良的弟弟马谡在旁,便让他暂且退下。

  马谡退出后,先主问孔明:“丞相觉得马谡的才华如何?”

  孔明回答:“他也是当今的杰出人才。”

  先主摇头:“不,我看这人,言辞浮夸,不堪大用。丞相要深入观察。”

  吩咐完毕,召见诸位大臣入殿,拿起纸笔写下遗诏,交给孔明,叹息道:

  “我不读书,只知大概。圣人曾言:‘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本想与你们一同消灭曹贼,振兴汉室,不料中途离别。望丞相将诏书交给太子刘禅,别把他的话当作耳边风。凡事还请丞相多加指导。”

  孔明等人泪流满面,拜倒在地:“愿陛下养好龙体,我们愿尽犬马之劳,来报答陛下的厚恩。”

  先主让内侍扶起孔明,一手抹泪,一手紧握他的手,说:

  “我现在要离世了,有几句真心话要对你说。”

  孔明:“有何圣训?”

  先主含泪道:“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定能安邦定国,最终完成大业。如果嗣子值得辅佐就辅之,如果不肖,你便可自立为成都之主。”

  孔明听后,汗如雨下,手足无措,泣拜于地说:

  “我怎敢不竭尽全力,忠诚至死!”

  说罢,磕头至血流满面。

  先主又请孔明坐在榻上,叫来鲁王刘永、梁王刘理,吩咐道:

  “记住我的话:我去世后,你兄弟三人,都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尊敬丞相,不可怠慢。”

  说完,让两位王子向孔明行礼。二王行完礼后,孔明道:

  “我纵使肝脑涂地,怎能回报这份知遇之恩!”

  先主对众官说:“我已将孤托付给丞相,令嗣子视如父君。各位都不得怠慢,以免辜负我的希望。”

  又嘱咐赵云:“我与你同甘共苦到现在,没想到会在这里分别。你要记住我们的旧情,时刻关照我的儿子,不要违背我的话。”

  赵云泪眼婆娑地拜道:“我岂敢不效犬马之劳!”

  先主再对众官说:“各位官员,我不能一一嘱咐,希望大家各自保重。”

  说完这番话,驾崩,享年六十三岁。

  那是章武三年夏四月二十四日的事。后来杜甫有诗叹曰:

  蜀主窥吴奔三峡,逝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遥想空山外,玉殿荡然野寺中。

  古庙杉松鹤筑巢,岁时村翁祭祀忙。

  武侯祠屋长相依,君臣一体共祭奠。

  1秒记住官术网网:tbxsw..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西西看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幽默化三国演义,幽默化三国演义最新章节,幽默化三国演义 官术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