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惊慌失措,喊道:“不好!孔明还活着!我们轻敌误入重围,中了他的计!”

  他急忙掉转马头逃跑。

  身后姜维大吼:“司马老贼别跑,你已经被丞相的计谋困住了!”

  魏军士兵吓得魂飞魄散,丢盔弃甲,四处逃命,自相践踏,死伤无数。司马懿跑了五十多里,才被两员魏将追上,他们拉住马嚼环说:

  “都督别怕!”

  司马懿摸了摸自己的头,问:“我…我…的头还在吗?”

  二将回答:“都督放心,蜀兵已经走远了。”

  司马懿喘息片刻,神色逐渐平静,睁眼一看,原来是夏侯霸、夏侯惠。

  他慢慢放松缰绳,与二将沿小路返回营地,并命令众将分散侦查。

  两天后,有乡民来报:“那天,蜀兵撤退时哭声震天,军中升起白旗,孔明真的死了,只留下姜维带一千人为后卫。前几天车上的孔明,其实是个木偶。”

  司马懿叹息道:“我能预测他的生,却无法预算他的死…”

  因此蜀中有谚语说:“死去的诸葛吓走了活着的仲达。”

  后来有人写诗曰:

  夜半星辰跌入海,奔逃疑惑月还在。

  关外至今人嘲笑,脑袋还问在不在。

  司马懿得知孔明的死讯后,立即决定继续追赶蜀军。

  当他来到赤岸坡时,发现蜀军已经走远了,于是决定返回。

  他回头对众将说:“孔明已经去世了,我们可以安心睡觉了!”

  然后他们开始回师。

  在路上,司马懿看到了孔明曾经安营扎寨的地方,周围布置得井井有条,他感叹道:

  “孔明真是个奇才啊!”

  于是他们回到了长安,分配任务给各个将领,让他们守卫各个要道。

  而司马懿则回到了洛阳,去向皇帝汇报情况。

  杨仪和姜维摆出了阵势,缓缓后退进了栈阁道口。

  他们换了衣服,开始发丧,举着幡子表达哀伤。

  蜀军士兵们都撞跌着哭泣,甚至有哭到晕死过去的。

  当蜀兵的前队刚刚回到栈阁道口,突然看到前面火光冲天,喊声震地,一支彪悍的军队挡住了去路。

  众将大惊失色,急忙向杨仪报告。

  正是:

  已见魏营诸将离去,不知蜀地何兵突来。

  杨仪听到前方有敌军拦截的消息后,急忙派人去侦查。

  侦查员回来报告说,魏延竟然烧毁了栈道,还带兵挡住了去路。

  杨仪大吃一惊:“丞相生前就预言过,魏延迟早会造反。没想到今天就应验了!现在他断了咱们的退路,该怎么办呢?”

  费祎冷静地分析道:“魏延肯定已经向皇帝诬告我们谋反了,所以他才会烧掉栈道,阻止咱们回去。咱们也得向皇帝上奏,说明魏延的反叛行为,然后再想办法对付他。”

  姜维冷静说道:“其实这里有一条小路叫槎山,虽然崎岖险峻,但是可以绕过被烧毁的栈道。”

  于是,他们一边写奏章向皇帝报告情况,一边带领人马沿着槎山的小道前进。

  以下是根据您提供的金句,改写成三个不同风格的版本:

  后主刘禅在成都的日子真是“寝食难安”,连睡觉都不踏实。

  有天晚上,他做了个梦,梦见成都的锦屏山突然“轰然倒下”。

  这可把他吓得不轻,赶紧坐起来等天亮,召集文武百官来解梦。

  谯周一本正经地说:“我昨晚观星象,发现一颗红星带着角从东北飞到西南,这预示着丞相可能有大麻烦。”

  后主一听,更慌了。

  就在这时,李福来了,后主急忙叫他进来。

  李福哭着说丞相已经去世了,还把丞相临终的话复述了一遍。

  后主一听就哭了,哭得倒在龙床上。

  侍臣们把他扶进后宫。

  吴太后听说后,也放声大哭。

  宫里的官员和百姓们都哭成了一片。后主伤心得好几天都没法上朝。

  突然又传来魏延举报杨仪造反的消息,大家更是吓得不行,赶紧去报告后主。

  这时吴太后也在宫里,后主一听就慌了神,让近臣读魏延的奏章。

  奏章写到:

  【西部边境的大将军、南郑的守护者魏延,带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恭敬地报告:

  杨仪掌握了军队的指挥权,领导着一群人反叛了,他们甚至企图劫持丞相的遗体,想要引来外敌。

  不过我已经下令烧毁了所有的栈道,并亲自带兵守卫。特此上奏】

  后主挠头问:“魏延这猛将,明明能挡住杨仪他们,为啥非得烧栈道啊?”

  吴太后摇头答道:“先帝说过,孔明看魏延脑袋后面有块反骨,想砍了他又怕浪费人才,所以就留着用。

  现在他突然说杨仪要造反,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不信。杨仪那种文弱书生,丞相让他当长史,肯定是觉得这人还行。

  如果咱们今天听风就是雨,杨仪他们可能就投奔魏国去了。这事儿得慢慢来,不能急。”

  大家正聊着呢,突然有人大喊:

  “杨仪发紧急文件过来了!”

  一位近侍小心翼翼地拆开密信,读了起来:

  长史、绥军将军杨仪,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恭敬地呈上这份奏表。丞相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将重任托付于我,按照传统规矩,我没有擅自改动。

  原本让魏延殿后,姜维紧随其后。然而,魏延却未遵循丞相的遗愿,带着自己的部队先行进入汉中,还放火烧毁了栈道,甚至要劫持了丞相的灵车,图谋不轨。事态紧急,我急忙上报。

  太后听完汇报问:“诸位对此有何见解?”

  蒋琬回答:“在我看来,杨仪虽然脾气急了点,不太会容人,但说到筹划粮草、参与军事,他可是和丞相搭档多年。

  现在丞相把大事托付给他,绝对不是因为想叛变。而魏延呢,总是觉得自己功高震主,别人都得让着他,唯独杨仪不买账,这让魏延怀恨在心。

  现在他看到杨仪掌权,心里当然不爽,所以才会做出那种烧桥断路的傻事,还诬陷杨仪。

  我敢用我全家人的性命担保杨仪不会叛变,但对于魏延,我就不敢保证了。”

  董允也插嘴说:“魏延总觉得自己牛气冲天,经常发牢骚。之前没反是因为怕丞相。现在丞相不在了,他肯定要趁机捣乱。至于杨仪,他聪明能干,深受丞相重用,肯定不会叛变。”

  太后问:“如果魏延真的反了,我们该怎么办?”

  蒋琬信心满满地说:“丞相生前就对这家伙有所防备,肯定留有后手给杨仪。如果杨仪没有依靠,怎么会安全撤退呢?魏延肯定中计了,请陛下放心。”

  不久,魏延又上表,称杨仪背叛。刘禅正在看奏表的时候,

  杨仪也来了一封奏表,说魏延是叛徒。

  两人轮番上奏表,互相指责。

  突然,费祎来了。

  后主叫他进来,祎详细报告了魏延的反叛情况。

  后主说:“既然如此,那就让董允去劝劝他,用好话安慰一下。”

  董允领命而去。

  另一边,魏延烧断了栈道,在南谷驻扎,守住了关口,自以为得逞了,没想到杨仪和姜维连夜带兵绕到南谷后面。

  杨仪担心汉中有失,派先锋何平带着三千人马先去。

  杨仪和姜维等人则带着棺材向汉中进发。

  何平带着队伍跑到南谷,开始敲锣打鼓喊口号。

  哨兵赶紧跑去告诉魏延:“杨仪派来何平,带着人从山里抄小路来挑战了!”

  魏延一听就火冒三丈,赶紧穿上战袍骑上马,拿着刀就冲过去应战。

  两边摆好阵势,何平跳出来大喊:

  “魏延你个叛徒在哪里?”

  魏延也不甘示弱:“你帮杨仪那个叛贼,还敢骂我?”

  何平冷笑一声:“丞相刚死不久,你们就这么急着造反?”

  然后他指着对面的士兵说:“你们这些人,都是西川的子弟,家里都有亲人朋友。丞相在的时候对你们不薄,现在别跟着魏延反贼瞎闹,你们赶紧回家领赏吧。”

  士兵们一听这话,立刻有大半人跑了。

  魏延气得不行,拿起刀就往何平冲过去。

  两人打了几下,何平假装败退,魏延追上去,结果被一阵箭雨逼退。

  看着自己的队伍溃不成军,魏延更是气炸了肺,拍马追上去杀了几个人,但已经无法挽回局势。

  只有马岱带的那三百人没动。

  魏延对马岱说:“你要真心帮我,事成后我绝不亏待你。”

  然后就跟马岱一起去追何平了。

  何平带着人飞奔逃走。

  魏延整顿残兵败将,跟马岱商量:

  “不如咱们投降魏国怎么样?”

  马岱摇摇头:“将军你这个主意可真不咋地,大丈夫就应该自己创业,干嘛要给别人下跪呢?

  我看将军你智勇双全,两川的人谁敢跟你叫板?我发誓跟你一起先拿下汉中,然后再进攻西川!”

  魏延乐得合不拢嘴,带着马岱率领大军直奔南郑。

  姜维在城墙上看到他们雄赳赳气昂昂地冲过来,急忙下令拉起吊桥。

  魏延和马岱大喊道:“你们赶紧投降吧!”

  姜维连忙找来杨仪商量对策:“魏延那么猛,还有马岱帮忙,我们兵少怎么办?”

  杨仪说:“丞相临终前给了个锦囊,说遇到这种情况才能打开。”

  他们拆开锦囊一看,上面写着:

  “跟魏延对峙的时候才能打开。”

  姜维高兴地说:“既然丞相有指示,那你就拿着吧。我先带兵出城布阵,你随后跟上。”

  于是姜维全副武装骑马出城,手持长枪带领三千士兵冲出城门,战鼓震天响,摆出了阵势。

  他站在旗帜下大声斥责:“魏延你这叛徒!丞相对你不薄,你怎么能背叛!”

  魏延横刀立马回应道:“这不关你的事,叫杨仪出来!”

  杨仪在军旗后面,打开了锦囊,看到了里面的计策。

  他哈哈大笑,骑着马冲了出去,站在战场前,指着魏延笑着说:

  “丞相在世时,就知道你迟早会反叛,让我防备你,现在果然应验了。

  如果你敢在马上连续大喊三声‘谁敢杀我’,我就承认你是真正的勇士,并把汉中城池送给你。”

  魏延大笑着说:“杨仪,你听着!如果孔明还在世,我可能还会怕他三分;

  但他已经去世了,天下还有谁敢与我为敌?不要说连续喊三声,就是喊三万声,又有什么难的!”

  于是他提起刀,勒住马缰,在马上大喊:

  “谁敢杀我?”

  他刚喊完第一声,就听到脑后有人厉声回应:

  “我敢杀你!!!!!”

  随着话音落下,魏延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斩于马下。

  所有人都惊呆了。

  斩魏延的人,原来是马岱。

  原来孔明临终前给了马岱一个秘密计划,只等魏延喊叫时,就出其不意地斩杀他。

  当天,杨仪读完锦囊里的计策后,已经知道马岱在那里埋伏好了,所以他按照计划行动,果然成功杀了魏延。

  后来有诗曰:

  诸葛先机识魏延,已知日后反西川。

  锦囊遗计人难料,却见成功在马前。

  1秒记住官术网网:tbxsw..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西西看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幽默化三国演义,幽默化三国演义最新章节,幽默化三国演义 官术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