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化三国演义 第205章 姜维兵败牛头山

小说:幽默化三国演义 作者:琉璃玉净平 更新时间:2024-06-10 02:53:50 源网站:官术
  司马懿处决了曹爽后,

  蒋济跳出来:“还有鲁芝和辛敞两个家伙,他们居然敢砸门而出,杨综那小子还抢走了印章不还,这些人都不能放过啊!”

  但司马懿认为他们只是忠于其主,是属于义气之人,于是恢复他们的职位。

  辛敞流泪感慨道,如果没有听从姐姐的建议,将会失去大义啊。

  这真是:

  吃着皇粮,就得想着怎么回报,不能只是填饱肚子。

  当主公遇到麻烦时,得挺身而出,别只顾着看戏。

  辛氏家的姐姐总是教育弟弟要忠诚,真是个家教严格的好榜样!

  司马懿展现出宽容大度,对曹爽旧部免于追究,让他们继续为官。

  百姓安心生活,国家和谐稳定。

  何、邓二人遭遇不幸,果然如管辂所言。

  这真是:

  学到了智者的锦囊妙计,就像在平原上与管辂对弈,心有灵犀一般。那些自称能通灵的人,分不清是真是假,但真正的预言家,往往是那些已经离开人世的灵魂。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魏王朝的宝座上坐着年轻的曹芳。

  他决定给司马懿一个大大的荣誉——丞相的位置,还有那令人垂涎的九锡。

  但司马懿,这位深谋远虑的老狐狸,却摇着头说:

  “不不不,这太沉重了,我承受不起。”

  然而,曹芳坚持己见,非要他和他的儿子们一起管理国家大事。

  就在司马懿准备接受这份重任时,他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曹爽那家伙虽然被我们干掉了,但他的亲戚夏侯玄还在雍州那边晃悠呢。万一他搞出什么幺蛾子来,咱们岂不是要手忙脚乱?”

  于是,他立刻派人去把夏侯玄叫到洛阳来聊聊天。

  夏侯玄的叔叔夏侯霸一听这事儿,差点儿没跳起来:

  “啥?我大侄子要被突然叫去洛阳?这可不是个好兆头!”

  他二话不说,带着自己的三千小弟就要反了。

  这时,镇守雍州的郭淮得知消息后,气得七窍生烟:

  “夏侯霸你个兔崽子,竟然敢造反?看我怎么收拾你!”

  两军交战,刀光剑影。

  郭淮骑着马,手持长枪,冲向夏侯霸:

  “你这个皇室成员,竟然敢背叛朝廷?你的良心不会痛吗?”

  夏侯霸也不甘示弱:“我祖先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现在却被司马懿那个小人欺负。我这是正义之师,何来造反之说?”

  两人你来我往,打了好几个回合。最终,郭淮败下阵来,夏侯霸乘胜追击。

  但就在这时,陈泰带领援军赶到,与郭淮形成夹击之势。

  夏侯霸见状不妙,损失惨重,只好灰溜溜地逃到了汉中投降了蜀汉的后主。

  有人向姜维报告,但他半信半疑,于是派探子去查个水落石出。

  直到事实摆在面前,他才让那人进城。

  夏侯霸进来后,哭诉了之前的遭遇。

  姜维笑着说:“就像微子离开了周朝,却赢得了千古的名声;你能来帮忙,真是不输给古人啊!”

  然后开心地设宴款待。

  席间,姜维好奇地问:“司马懿和他儿子现在掌大权,他们有没有觊觎我们的国家啊?”

  夏侯霸答道:“那老家伙正忙着自己的阴谋,还没空管外面的事。不过魏国有两个年轻人,正当年呢,如果他们带兵,对我们来说可是大麻烦。”

  姜维问:“这两个是谁?”

  夏侯霸说:“一个是秘书郎,来自颍川长社,姓钟名会字士季,是太傅钟繇的儿子,从小就很聪明勇敢。

  钟繇曾带两个儿子去见文帝,那时会才七岁,他哥哥毓八岁。毓一见皇帝就吓得满头大汗。

  皇帝问毓:‘你怎么满头大汗?’毓回答:‘吓得我汗流浃背。’皇帝又问会:‘你怎么一滴汗都没有?’他回答:‘吓得我汗都缩回去了。’

  皇帝觉得他俩真有意思。还有一个小伙子,姓邓名艾,从小就没了父亲,但志向远大。

  每次看到山山水水,就开始规划哪里可以藏兵,哪里可以囤粮,哪里可以设陷阱。大家都笑他,只有司马懿觉得他不一般,让他参与军事计划。

  邓艾说话有点结巴,每次报告都说‘艾……艾……’。司马懿开玩笑说:‘你这么叫自己,到底有几个艾啊?’

  邓艾机智回应:‘就像凤凰一样,只有一个真正的我。’这家伙反应真快,就是这么回事。这两个年轻人可真是厉害。”

  维笑着摇摇头:“这些小屁孩,有什么好说的!”

  姜维带着夏侯霸去成都见后主,说:

  “司马懿想干掉曹爽,结果把夏侯霸也吓跑了。现在魏国局势不稳,我们正好有机会。

  我在汉中待了这么久,兵强马壮,粮草充足。我想带兵北伐,让夏侯霸当向导,一举拿下中原,复兴汉室。”

  费祎劝他:“别急,最近蒋琬、董允都去世了,内政没人管。你还是再等等吧。”

  姜维说:“人生就像白驹过隙,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要抓紧时间啊!”

  费祎又说:“孙子说过,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都不如丞相聪明,他都没能收复中原,我们怎么可能?”

  姜维说:“我在陇上待了这么久,对羌人很了解。如果我们能联合羌人,虽然不一定能收复中原,但至少可以扩大地盘。”

  后主说:“既然你想打魏国,那就全力以赴吧,别让我失望。”

  于是姜维和夏侯霸就去汉中商量怎么出兵了。

  于是姜维带着皇帝的圣旨,和夏侯霸一起直奔汉中,开始策划起兵。

  姜维笑着说:“咱们可以先派使者去和羌人打个招呼,建立友好联盟,然后悄悄地从西平出发,靠近雍州。

  在麴山脚下先搭两个小城寨,让士兵们守着,形成掎角之势。咱们把粮草都堆在川口,按照丞相的老规矩,一步步往前走。”

  到了秋天八月,先派蜀将句安、李歆带着一万五千人马,去麴山前连筑两城,句安守东城,李歆守西城。

  早有探子偷偷告诉雍州刺史郭淮,蜀兵要来袭击啦!

  郭淮一边向洛阳报信,一边让陈泰带着五万兵马去迎战。

  句安和李歆各带一队人马出城,结果因为人手不够,被打得落花流水,只好躲回城里。

  陈泰把城围得水泄不通,还断了他们的粮道,让城里的人饿得慌。

  郭淮亲自带兵赶到,一看地势,乐得合不拢嘴。

  他回到营帐里跟陈泰商量:“这城池地势高,肯定缺水,咱们得想办法让他们出城找水。要是能断了他们的水源,那蜀兵们就得渴死。”

  于是他们下令挖土筑坝,截断了上游的水,城里果然没水喝了。

  李歆带兵出城找水,结果被雍州兵围了个水泄不通。

  他拼了老命也冲不出去,只好又退回城里。

  句安在城里也没水喝,就找到李歆一起商量对策。

  两人决定一起出城拼命,结果打了老半天还是败回城里。

  士兵们都渴得不行,句安和李歆只能干着急:

  “姜都督的援兵怎么还没到呢?”

  李歆说:“看来我得豁出命去求救了。”

  于是他带着几十骑冲出城门,结果被雍州兵团团围住。

  李歆拼了老命才突围而出,但只剩下他一个人,还受了重伤,其他人都死在乱军之中。

  那天晚上刮起了北风,天上布满了阴云,接着就下起了大雪。

  城里的蜀兵没办法,只好分粮食化雪水来解渴。

  李歆从重围中突围,经过两天的艰难跋涉,终于与姜维相遇。

  他一下马就跪地哭诉:“咱们的两座城池都被敌军围困,水源也被切断了。幸好天降大雪,我们才有机会化雪为水喝,才勉强度日。现在形势非常危急!”

  姜维安慰他说:“我并不是故意来晚的,是因为召集羌族士兵耽搁了时间。”

  随后,他安排人将李歆送往四川休养。

  姜维转向夏侯霸询问对策:“羌族士兵还未到达,敌军对麴山的围攻愈发猛烈,你有什么好主意吗?”

  夏侯霸分析道:“如果我们坐等羌族士兵到来,那两座城池可能早已沦陷。我估计雍州的敌军都倾巢而出攻打麴山,那么雍州城必定防守空虚。

  将军您不妨率军直奔牛头山,从背后包抄雍州,这样一来,郭淮和陈泰必定会回援雍州,麴山之围自然就能解除。”

  姜维听后大喜:“这真是个绝妙的计策!”

  于是,他立即率领军队向牛头山进发。

  话说陈泰看着李歆急匆匆地离开,转头对郭淮说:

  “如果李歆跑去向姜维求救,姜维肯定会想,我们的大军都在麴山,他一定会趁机偷袭牛头山。

  你不如带一队人马去洮水,断了蜀军的粮草。我带一半兵力去牛头山等着他们。如果他们发现粮道被断,肯定会自己跑掉。”

  郭淮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悄悄地去了洮水。

  而陈泰则带着另一半人马直奔牛头山而去。

  姜维带着他的队伍来到了牛头山,突然听到前方传来了一阵喧哗声。

  原来是魏兵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姜维急忙跑到前面一看,

  陈泰大声喊道:“你们想偷袭我们的雍州?我已经等了好久了!”

  姜维气得火冒三丈,拿起枪就冲向陈泰。

  两人打了几个回合后,陈泰败下阵来,姜维趁机指挥部队追击。

  雍州的士兵们退到了山上,而姜维则在山下扎营。

  每天他都派兵去挑战对方,但总是不分胜负。

  夏侯霸对姜维说:“这里不是久留之地啊。连续几天的战斗都没有分出胜负,这肯定是对方的诱敌之计,他们肯定有别的阴谋。咱们们还是先撤退吧,再想办法。”

  正说着,突然有人报告说郭淮带领一支部队占领了洮水,切断了粮道。

  姜维大吃一惊,连忙命令夏侯霸先撤退,自己则留下来断后。

  陈泰像五指张开一样分兵,姜维却独挡五路,像总指挥一样指挥着战斗。

  泰勒的兵们上山,箭矢和石头像雨点般落下。

  姜维急忙退到洮水边,郭淮带着兵杀过来。

  姜维带着兵冲来冲去,魏兵挡住了他的去路,密得像铁桶一样。

  姜维拼死杀出,损失了大半兵力,飞奔向阳安关。

  前面又有一支军队杀到,为首的是一员大将,骑着马横着刀出来。

  那人长得圆脸大耳,方口厚唇,左眼下面有个黑瘤,瘤上有几十根黑毛儿,原来是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

  姜维大怒说:“臭小子你敢挡我的路!”

  于是拍马挺枪,直接刺向司马师。

  司马师挥刀相迎。

  只打了三个回合,就打败了司马师,姜维脱身直奔阳安关。

  城上的人开门让他进去。

  司马师也来抢关,两边的伏弩一起发射,一发射出十支箭,这是武侯诸葛亮临终时留下的“连弩”之法!

  这正是:

  当年十箭传得妙,今朝三军败得惨。

  笑问天下谁最强,唯有当年那十箭。

  1秒记住官术网网:tbxsw..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西西看书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幽默化三国演义,幽默化三国演义最新章节,幽默化三国演义 官术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